【跨域阶层固化,戒掉垃圾快乐,它给人带来的危害不亚于毒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和老家的亲戚通话 , 亲戚说因为疫情影响 , 孩子们都无法上学 , 每天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 。 劝也劝了 , 打也打了 , 可是没什么用 。 孩子们每天不学习、不运动、不干活 , 离开手机和电视就无精打采 , 无聊至极 。 再这样下去 , 不仅学习成绩会下降 , 孩子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 把大人们都愁坏了 。
孩子们是这样 , 大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公交车上 , 下班之后的人们都在低头耍着手机 , 似乎手机就是整个世界;工地上 , 劳累了一天的工人随意坐在下来 , 一边刷着抖音 , 一边跟着哈哈大笑;客厅里 , 负责看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手扶着孩子 , 一手拿着手机 , 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一位中学生半夜了还不入睡 , 不是在刷题 , 而是躲在被窝里在游戏世界里激战正酣 。
这些情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人们之所以这么迷恋手机 , 主要是手机里好玩的东西太多了 , 它们可以随时随地给人带来快乐 。 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降价促销、真人秀、泡沫剧等等 , 让人沉迷其中 , 难以自拔 ,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垃圾快乐的陷阱 。
现实世界总会有很多不如意 , 失业、生病、落榜……大家都不想面对这些痛苦 , 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一些慰藉 。 即便一切顺利 , 有人觉得生活似乎太无聊了 , 总想找一些刺激 , 手机和网络可以提供无数可以消遣的东西 。
垃圾快乐除了给人带来短暂的欢愉 , 还有什么呢?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 , 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 缺乏进取心 , 不愿意和现实中的人打交道 , 无法进行深入阅读 , 不会思考和创新 , 每天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渴望垃圾快乐 。
心理学家阿尔特曾经提出 , 有一种像毒品一样的东西 , 人们一旦沾染上就会上瘾 , 它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娱乐产品 。 其实 , 这些产品的背后有着十分专业的团队 。 他们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 , 专门研发一些可以给人制造快乐的东西 , 让人沉迷其中 , 难以脱身 。
这些垃圾快乐就像奶头乐 , 给人带来无限的满足和愉悦感 。
“奶头乐”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一个理论 , 基本意思就是 , 当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平庸阶层分化后 , 精英阶层为了稳定这种分化 , 应用自己控制的各种资源 , 向平庸阶层提供各种可以消耗时间的活动 , 比如娱乐八卦、打折促销、社交网文、赌博色情等等 。
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 资源和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 为了维持这种局面 , 那些处在社会顶端的精英阶层就想办法向普通大众提供一些供人娱乐消遣的东西 , 从而削弱他们的斗志 , 造成阶层固化 。
BBC曾经花了50多年拍了一部纪录片 , 并得出了一个结论:精英的孩子大概率还是精英 , 而底层的孩子基本上还是在底层 。 有少数逆袭的孩子 , 除了一定的运气和天分 , 他们必须要刻苦学习 , 积极进取 , 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娱乐休闲上 。
这个事实很残酷但是又很现实 , 人们之所以容易沉迷享乐 , 是和人的本性分不开的 。 吃喝玩乐是容易的 , 让人放松的 。 而吃苦奋斗则是痛苦的 , 人会出于本能去逃避这些痛苦 。 垃圾快乐会给人的感官带来假象 , 让人轻而易举地体会到快乐感、成就感、满足感 , 这些东西在现实中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
垃圾快乐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 大多数人玩过、笑过之后 , 还是要面对现实生活 。 原来的问题还在 , 烦恼也没少 , 想想自己又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 感觉更加沮丧、焦虑和懊恼 。 但是 , 又难以抵抗垃圾快乐的诱惑 ,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所以 , 如果不想随波逐流 , 如果想要取得进步和成功 , 必须要警惕垃圾快乐带来的危害 , 保持清醒 , 行动起来 。
作为一名成年人 , 要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不要让垃圾快乐成了主角 。 哪些事情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可以提升自我的 , 要多做 。 哪些事情是消耗时间和精力的 , 没有意义的 , 要少做和不做 。 做一个有自制力的人 , 掌控好自己 , 才能掌控好世界 。
推荐阅读
- 男子对足疗女技师一直念念不忘,一年后跨越千里表白:做我女朋友吧
- 震撼!外教一眼认出中国孩子衣服图案是大麻?母亲愤怒声讨
- 夜市600多万收下的会卡料,内部竟被“涂了牙膏”,难怪卖家交易完就走!
- 国宝级中科院院士人间蒸发,国家寻找29年,他到底去了哪里
- 决战非农夜,你该怎么干?
- 出生29天被老鼠咬掉鼻子的女孩,嫁给1米73帅哥老公后怎么样了?
-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超级计算”网络
- 被人类吃灭绝的动物大盘点,从50亿到1只不剩,连百年都不到
- 罕见!波音737万米高空发现“不明飞行物” 靠近 真撞击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