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神经科学机制:清澈的爱,只给你( 二 )


Kuroda说:“父母 ,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 都必须选择牺牲一种行为来照顾孩子 。 我们发现 , 降钙素受体的上调就像大脑中的一股推力 , 促使老鼠去照顾幼鼠 , 抑制它们的自我利益和避免危险和不愉快情况的倾向 。 ” (生物通报道)
参考文献:Yoshihara C Tokita K Maruyama T Kaneko M Tsuneoka Y Fukumitsu K Miyazawa E Shinozuka K Huang AJ Nishimori K McHugh TJ Tanaka M Itohara S Touhara K Miyamichi K Kuroda KO. Calcitonin receptor signaling in the medial preoptic area enables risk-taking maternal care. Cell Rep. 2021 Jun 1;35(9):109204.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204. PMID: 34077719.
4.
母亲往往会对婴儿的哭声极其敏感并能作出快速反应 , 然而 , 尚不清楚母亲对幼崽呼叫反应的发生机制 。 2020年10月 ,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Robert C. Froemke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nate and plastic mechanisms for maternal behaviour in auditory cortex”的文章 , 作者在这项研究中提出小鼠母性行为的发作是由内在机制与听觉皮层(auditory cortex)中依赖经验的可塑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引发 。
这项研究提出母鼠对幼崽求救呼叫的施救行为是由内在机制和听觉皮层中依赖经验的可塑性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 先天敏感性和后天学习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在复杂环境中快速 , 高效和灵活地学习至关重要 。 (BioArt 报道)

5.
母性行为是一种复杂的本能社会行为 良好的母性行为对于母亲自身健康以及后代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中枢五羟色胺(5-HT)系统通过与多巴胺系统交互作用对母性行为发生复杂调控作用 。 前期研究已经揭示了5-HT可以通过作用于 2A 和2C受体对母性行为发生调控作用 , 但对相关的中枢神经机制和心理调控机制仍旧缺乏了解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高军副教授课题组在《Neuropharmacology》(中科院SCI一区)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erotonin 5-HT2A and 5-HT2C Receptors Regulate Rat Maternal Behavior through Distinct Behavioral and Neural mechanisms”的研究论文 , 揭示了5-HT2A和5-HT2C受体调控母性行为的心理行为和神经机制 。

运用啮齿类动物大鼠的母性行为相关的两种行为范式(饲养笼内母性行为和幼崽偏好范式) , 研究发现:激活内侧前额叶(mPFC)的5-HT2A受体可以特异性的破坏母性行为的行为组织 , 但不影响幼崽偏好(母性动机);激活mPFC的5-HT2C受体并不影响母性行为的各种表现;激活中脑腹侧背盖区(VTA)的5-HT2A或5-HT2C受体都能破坏饲养笼内母性行为;激活VTA的5-HT2A而非5-HT2C受体会破坏幼崽偏好(母性动机) 。 这些结果提示:5-HT2A受体在mPFC和VTA通过调控母性行为的组织或执行控制进而发挥对母性行为的调控作用;相反 , 5-HT2C受体在VTA主要调控母性动机而非母性行为的组织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官网报道)
6.
2018年底 , 《神经科学杂志》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grp神经元投射到内侧视前区并调控母性筑巢行为》的研究论文 ,此项研究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完成 , 在这项研究中 , 许晓鸿组探索了饥饿和母性行为的相互拮抗关系及其神经环路基础 。

许晓鸿组发现:1. 控制摄食行为的Agrp神经元对于控制母性行为的内侧视前区有抑制性投射;2. 光遗传学激活Agrp神经元特异性地减少母性筑巢行为 , 却不影响叼幼崽的行为 , 部分模拟饥饿对于母性行为的抑制作用;3. 光遗传学刺激Agrp 神经元到内侧视前区的投射同样特异性地抑制母性筑巢行为 , 而刺激Agrp 神经元到下丘脑外侧区的投射对母性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4. 内侧视前区接受Agrp投射的神经元是Vgat+神经元;5.光遗传学或者化学遗传学抑制内侧视前区Vgat+神经元同样可以抑制母性筑巢行为;6. 内侧视前区参与母性筑巢行为的神经元集群可能不同于参与叼幼崽行为的神经元 。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报道)
本文首次证明饥饿和母性行为可以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 , 从而协同不同行为之间的关系 。 (图1)

图1. 饥饿与母性行为之间相互拮抗的神经模型 。 Agrp神经元促进摄食; 内侧视前区Vgat+/Esr1+神经元促进叼幼崽的行为 , 而Vgat+/Esr1-神经元对于母性筑巢行为更为重要 。 饥饿期间Agrp神经元的激活导致内侧视前区Vgat +神经元的抑制 , 同时抑制母性筑巢行为但不是影响叼幼崽的行为 。 并行的 , 幼崽通过平行激活mPOA Vglut2 +神经元延迟和抑制摄食行为 。 3V , 第三脑室; acp , 前联合 , arc弓状核; mPOA , 内侧视前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