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观念中,最最最早的人类是哪里来的?( 二 )



两汉时期流行的谶纬学说(图片源自互联网)
在当时 , 经学和纬学不分彼此 , 都是时人钻研的对象 。 这种言不离阴阳、五行、术数的风气甚至影响到了官家大儒 。 西汉时期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用毕生心血写成《春秋繁露》一书 , 自然也难以跨越经书、纬书混杂的历史局限性 , 在书中 , 董夫子也对人是什么作了如下论述:


“惟人独偶天地 , 人有三百六十节 , 偶天之数 。 形体骨肉 , 偶地之厚 , 上有耳目聪明 , 日月之象也 。 体有空窍理脉 , 川谷之象也 。 心有哀乐喜怒 , 神气之类 。 故小节三百六十六 , 副日数也 。 大节十二分 , 副月数也 。 内有五藏 , 副行数也 。 外有四肢 , 副时数也 。 乍视乍瞋 , 副昼夜也 。 乍柔乍刚 , 副冬夏也 。 乍哀乍乐 , 副阴阳也 。 ”
在现在人看来 , 朴素的元气说也好 , 浮夸的谶纬学说也罢 , 这些对人类起源的解释 , 都是荒诞不经的 。
但从另一方面说 , 这也体现了当时人对人类起源这种尚无法解释的哲学问题 , 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 毕竟 , 以方技、术数为主体的古代“科学” , 除了用玄学来解释未知事物外 , 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
到了魏晋时期 , 由于战乱频仍 , 统治阶级也开始打击谶纬这种用处不大的伪科学 , 如曹操“科禁内学”、晋武帝司马炎“禁星气谶纬之学” , 再加上道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民间接受到更成体系的新信仰 , 也使得谶纬逐渐失去它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地位 。
但纵观中国此后的历史 , 诸如《推背图》之类的预言作品依旧深得民心 , 说明玄学在普罗大众中 , 依然很有市场 。
文/姬为毅
【在古人观念中,最最最早的人类是哪里来的?】图/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