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观念中,最最最早的人类是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 , 现代生物学能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从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到食物链顶端的 , 人种学能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谁 , 考古学则给人类祖先的迁移路线带来了证据 。
但在古代 , 古人并没有掌握这些科学技术 , 那他们对于人类起源这种高深的问题 , 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图片源自互联网)
“三才者 , 天地人 。 ”这是《三字经》中的名句 , 相信很多人自孩提时起便能熟稔 。
天、地、人统称为“三才” , 在古人的认知中 , 人的地位仅次于头顶的天 , 以及脚下的大地 。
依照目前掌握的古史材料 , 最早提出“三才”这个概念的 , 是孔子 。
孔子在《易·系辞》中有如下描述:
同样在《系辞》中 , 孔子还论述了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天道焉 , 有人道焉 , 有地道焉 。 兼三才而两之 , 故六 。 六者非它也 , 三才之道也 。 ”
这种说法与《尚书》中《泰誓》一篇的说法相合:
“天地氤氲 , 万物化醇 , 男女构精 , 万物化生 。 ”
当然 , 后人普遍认为《泰誓》是一篇伪作 , 所以与其说是孔子的三才说参照了《尚书》 , 不如说是《泰誓》的伪作者参照了孔子的说法 。 不过先秦古籍大多遭遇战火 , 真伪难辨者多 , 自古也难有定论 。
“惟天地 , 万物父母;惟人 , 万物之灵 。 ”
考虑到孔子生于春秋末世 , 后世流行的元气说在此时尚未完善 , 故而《系辞》中并没有提及元气 。 但孔子说人与万物是由天、地之间的“氤氲”之气化成 , 这就颇有元气说的雏形 。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三国时代时 , 吴国那位神秘的太常寺卿徐整在《五运历年纪》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演绎:
“天气蒙鸿 , 萌芽兹始 , 遂分天地 , 肇立乾坤 , 启阴感阳 , 分布元气 , 乃孕中和 , 是为人也 。 ”
也就是说 , 从元气说的角度 , 人类的诞生 , 是元气分两仪 , 清者上升为天 , 浊者下沉为地 , 而剩下居中的 , 便孕育为人 。 和《系辞》中孔子的观点相比 , 在徐整的论述中 , 多了“阴阳”的概念 。 很显然 , 徐整充分汲取了发端于秦汉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
秦汉时期的阴阳五行理论(图片源自互联网)
说到阴阳五行 , 就不得不提两汉时期风靡中原的谶纬学说 。 正是随着谶纬学说的兴起 , “人由气化”的观念才愈发深入人心 。
所谓谶纬学说 , 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思潮 。 由于当时天命神权、天人感应观念的流行 , 因此有一大批巫师、方士以神学为依托 , 造作些图录隐语以预言政治 , 这就是“一语成谶”的“谶” , 比如秦始皇晚年谈之色变的“亡秦者胡” , 就是时下最流行的谶言 。
此外 , 当时还有一种用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书 , 这就是纬书 。 所谓经纬 , 取自古代纺织的术语 , 即织布时将竖线称作经线、横线称作纬线 , 后世地理学标注方位同样采用经纬度来表述 。 换句通俗一点的话解释 , 纬书 , 其实就是对先秦儒家经典的“魔改” 。
在两汉时期 , 谶纬学说不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十分有市场 , 常常被用来解释祥瑞灾异、神化帝王 , 编造和完善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说法 。 因此 , 在谶纬学说的语境中 , 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人类的起源 , 那自然是件十分“政治正确”的事 。
《春秋元命苞》就是这样的一部纬书 。 其成书年代在两汉交界 , 是一本对《春秋经》的“魔改”书籍 , 看看它对人类起源的说法 , 感受下古代的魔幻文风 。
另一本著名的纬书《春秋孔演图》同样对人的来历进行了玄幻的描述:
“五气之精 , 交聚相加 , 以酉恤道 , 人致和 。 ”(五气 , 五行之气 。 )
“阴阳之性以一起 , 人副天道 , 故生一子 。 ”
总而言之 , 在谶纬学说的世界观中 , 人类不仅由元气化成 , 不同的气还能化成不同的人 , 比如正气幻化成“帝” , 间气幻化成“臣” , 秀气幻化成普通人 。
“正气为帝 , 间气为臣 , 宫商为姓 , 秀气为人 。 ”
推荐阅读
- 回顾 上海男子怀疑妻子与工友有染,在房间偷偷录音,一听崩溃了
- 热血传奇手游:曾经出现在传奇里的未解之谜知道吗?看完后才恍然大悟
- 鬼神是真实存在的吗?一场科学家的实验,揭露人类灵魂奥秘!
- 年入4.7亿IVD宝藏公司:不靠核酸,志在破解“卡脖子”难题
- 史前“高科技产品”之谜:为何频繁出现在国外,而中国未有出土?
- 木星的卫星上有太阳系中最大的海洋,可能存在生命
- 那些寄生在鲸鱼身上的,鲸虱和藤壶你了解吗?
- 如何在美国构建的世界体系下打败美国,打败美国的方法,仅需两步
- 女子穿紧身衣在公园拍照,网友:没有节操
- “假如动物的结构放在人体上!这也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