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毛皮与帝国


清朝是如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毛皮与帝国


清朝是如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
准确来说是女真族如何挖到第一桶金崛起而成为清朝的?
任何个人或者国家的崛起都需要第一桶金作为崛起的原始资本 , 从来没有所谓的横空出世 。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解放战争的钱是向法国和金融家借的 ,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进行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农业反哺工业 , 我国长期以来也是农业反哺工业(交粮这种政策年长的读者可能知道) 。 那么清朝崛起的第一桶金又是来自哪里?
前些年土豪比较喜欢穿戴貂皮以此来炫富 , 其实穿戴貂皮炫富由来已久 。 在古代的时候穿戴貂皮就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 。 有史料记载 , 在明朝的时候每年朝廷都会发给臣下上万张貂皮 , 六万张狐狸皮 。 但是又有史料记载 , 17世纪(明末)的时候又不发了 。 那么这些貂皮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貂皮又不发了?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历史的一个巨大起伏 。
皇帝所赐的毛皮中最高级的是黑貂皮 。 黑貂皮在欧亚大陆格外受到珍视 , 一般为权贵阶层间的馈赠 。 由于明朝主要是朝贡贸易 , 也就是说贸易受到国家管控 , 所以黑貂皮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买到的 。
在明朝的时候 , 中原地区的黑貂皮主要是从东北那边运过来的 , 那时候的东北还叫做满洲 。 黑貂生活在北方的森林里 , 毛皮的颜色从黄土色到黑褐色不等 , 其毛皮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级的 , 可比虎皮高级多了 , 虎皮主要是来源比较稀缺 , 论高级感比不了貂皮 。

【清朝是如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毛皮与帝国】

在东北地区有个民族叫做女真 , 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 在明朝朱棣年间的时候控制了东北 , 并让女真族归顺朝廷 。 大约在15世纪的时候 , 女真族向明朝朝贡的时候带来了贡品黑貂皮 。 数量渐渐扩大 , 而皇帝赐给臣下的黑貂皮就是这样得来的 。 那时候权贵阶层流行戴貂皮护耳 , 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 。 可不要小看小小的貂皮 , 据史料记载 , 一张貂皮可以换一头耕牛 。 想想古代禁止杀牛就知道一头牛的价值了 。
女真族以渔猎为生 , 很少从事农业类生产 。 所以他们用的仅有的农具要么是木制或者骨制(在古代铁制品是严格管制的 , 价格不菲 , 没有那么容易弄到) , 但毛皮交易兴起之后 , 所用的农具就变成铁制的了 。
16世纪大量白银通过大海涌入中国(上一篇说得明朝白银“中毒”) , 诞生了一批城市富裕阶层 , 对奢侈品黑貂皮的需求也因此迅速增大 。 毛皮的用途与其说是为了取暖倒不如说它自皇帝赏赐流行起来 , 已经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 。 这种需求的增加 , 其背景是突破朝贡贸易的毛皮交易盛行 。 而控制这一交易的政治集团就是女真族 。
16世纪后半期 , 当明朝把互市从朝贡体制中割离出去(上一篇说过的朝贡体制崩溃) , 并开始倾向于承认对外交易以后 , 女真区和明朝边境地区迅速成为交易场 , 女真商人由此也积累了财富 。 依靠这些新兴商人的支持 , 女真的领袖努尔哈赤积累起自身的势力 。 这就是清朝第一桶金的由来 , 没有想到吧 , 竟然是小小的无数只貂儿(可怜的貂儿 , 怪不得现在都成保护动物了) 。
随着明朝交易的比重从朝贡(建立起的交易体制逐渐崩溃)转向互市 , 皇帝赏赐名单中的毛皮最后无法保证供给 , 所以不得不终止了自15世纪后半期一直延续下来的惯例 , 所以这就是前文说的为啥17世纪皇帝为啥不给臣下发貂皮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