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乡村振兴」江南第一村的“新乐曲”

|「走向乡村振兴」江南第一村的“新乐曲”

文章图片

|「走向乡村振兴」江南第一村的“新乐曲”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立夏之时 , 走进了被南宋大儒朱熹称之“江南第一村”的呈坎 。 呈坎是目前黄山市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 , 拥有“一村两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传统古村落”“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等称号 。 疫情常态下 , 呈坎镇又是如何谱写乡村振兴曲的呢?

探索发展模式 , 做大旅游产业
呈坎村是呈坎镇政府所在地 , 现村域面积8.24平方公里 , 辖7个自然村 , 31个村民小组 , 人口4000余人 。 近年来 , 该村从保护传统古村落的文化高度出发 , 借助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优势 , 积极对上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 , 将传统古村落保护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中 , 同步协调传统古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 在修缮和维护好生态原貌的基础上 , 依托传统古村落自身的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 , 全面推进传统古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 , 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呈坎景区为核心、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开发模式 , 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形成了“徽州古村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旅居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保护利用新模式 , 并以非遗大师艺术展陈馆、非遗精品体验馆、文博艺术馆等项目 , 彰显文化创意特色 , 差异化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品牌 , 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与“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 “徽州样榜” 。
该村又以“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战略合作”为契机 , 深化实施项目建设 , 提升了古村落内村民的满意度 。 该镇党委书记焦志龙对我们说:“每个传统古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我们将更加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要节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 , 最大程度地保留山、水、田、园、林 , 使传统古村落更具乡愁韵味 。 ” 2020年 , 呈坎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 , 呈坎镇又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

盘活特色资源做强民宿经济
“一村两国保”的独特文物资源 , 为民宿业态形成规模提供了基础条件 , 该村的民宿打造很有影响力 。 截止目前 , 村中民宿旅游集群片区已有民宿88家 , 客房700余间 , 床位数1700余个 。 其中 , 精品民宿澍德堂在“美丽安徽行”活动中被评为“游安徽不得不住的民宿” , 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及“徽州民宿最佳品牌”;“首善儒宗”等2家精品民宿 , 荣获黄山市“徽州民宿100佳”称号 。
该村又依托“古村”和“乡愁”等特质 , 有序盘活村委会旧办公用房、旧厂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合法资产62处 , 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 , 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 , 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经济 , 重点扶持精品民宿的建设 , 并对本地村民利用自建闲置房屋改建成民宿、外地客商经联合审查同意利用本地闲置房屋改建成的民宿 , 对其中拥有5间以上客房、证照齐全已对外经营的15家民宿 , 一次性分别给予1万元政府补助 。
同时 , 该村还在立足资源禀赋的基础上 , 对特色资源 , 加以改造 “民宿+徽派古建+水口园林”的模式 , 不断扩大投入 , 有效提升高端民宿的融合发展度 。 据统计 , 已累计投资2400万元 , 先后推出了“看一场徽剧” “品系列徽菜”“过徽州生活”等专题活动 , 还举办“国际友人品茶会”3期、高端精英酒会及徽学研讨会16场 。


巩固脱贫成果 , 促进乡村振兴
呈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7户178人 , 该村按照 “党建+旅游”的经济发展路径 , 不断谋划文旅产业项目 , 带动村民脱贫攻坚 , 逐步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 据了解 , 2017年以来 , 该村为贫困户申请并发放产业补助231076元 , 教育补助70850元 , 资产收益分红138185元 , 外出务工交通补助19350元;申请扶贫小额信贷276万元 , 先后争取社会各类帮扶资金物品共计28万余元 , 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 , 并实现了环境风貌的美化、绿化和亮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