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著名学者约瑟夫·洛克可以算得上梅里雪山的头号粉丝 , 上世纪30年代 , 当洛克第一次来到梅里雪山脚下时 , 当即被眼前的那座傲然挺拔的山峰折服——“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 , 洛克脱口而出 。
也许是被盛名所扰 , 近百年来 , 无数的登山者、探险家全都试图去登顶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博格 , 但遗憾的是 , 梅里雪山对于那些不速之客总是抱着冷酷无情的态度 。 时至今日 , 还没有一个人、一支登山队伍能够在梅里成功登顶 。
无数登山人心中的“神山”梅里雪山位于西藏和云南的交界处 , 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 ,
最高峰名叫卡瓦博格峰 , 海拔高达6740米 , 是世界上公认最难登顶的雪山之一 。 从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到峰顶 , 垂直距离超过3200米 , 攀登难度远超珠穆朗玛峰 。
【喀什|梅里雪山,为何至今仍未登顶?原来,真实的故事比传说更加震撼】从20世纪初开始 , 被梅里美景折服的人类就梦想着有一天 , 能够登上卡瓦博格峰 , 将雪山美景尽收眼底 。 1902年 , 一支英国探险队从大不列颠出发 , 一路长途奔袭 , 首次开始了对梅里雪山的挑战 , 但却无功而返 。
在此后的近百年间 , 有不下10支队伍试图冲顶卡瓦博格峰 , 而其中最著名的 , 就是1987年组建的中日联合登山队 , 也就是震惊世界的“梅里大空难”中遇难的那支登山队 。
1987年8月 , 一支由中国和日本共42名队员组成的登山队来到了梅里雪山下的雨崩村 。 登山队的主体是由日本财团支持的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 , 队中的队员全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登山队员 , 队长是日本著名的气象专家 , 治郎教授 。
而中方的队长是国内著名的登山家宋志义 , 称他是国内最顶尖的登山者都不为过 , 在国内的很多奇峰峻岭上都有他的足迹 , 并且他还曾无数次创造过中国登山记录 。 从1987年到1990年 , 登山队用两年多的事件对梅里雪山进行了考察和侦察性攀登 。
登山队对村民们说 , 他们是来攀登梅里雪山的 , 但梅里雪山是外界的称呼 , 村民们并不知道梅里雪山在哪 。 当村民们终于意识到眼前的这群人是来攀登“神山”的 , 他们受到的震惊是前所未有的 。
当地人称呼梅里雪山为卡瓦格博雪山 , 在藏区 , 它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 梅里雪山是村民们心中的圣地 ,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拜神山所赐 , 它不可亵渎 , 更不可攀登 , 特别是登山队中还有大量的日本人 。
村民们跑到县政府告状 , 但县政府对这些手持官方批文的登山者们同样无可奈何 。 1989年9月 , 登山队第一次尝试攀登卡瓦博格峰 , 一开始 , 一切都非常顺利 , 凭借两年多来对梅里雪山的考察经验 , 登山队顺利到达了海拔5500米左右并驻扎了营地 。
但天有不测风云 , 就在登山队员休整完毕准备继续向上攀登时 , 梅里雪山却突然下起了暴雪 , 在这种恶劣天气下 , 登山队不得不撤离 。 到了1990年冬天 , 经过精心策划后 , 登山队员向卡瓦博格峰发起了第二次冲锋 , 这一次 , 他们志在必得 。
梅里大山难:登顶梅里的终结1990年12月1日 , 登山队在笑农夏季牛场建立了大本营 。 8日 , 1号营地在海拔4500米处顺利建立 , 队里的所有队员都被梅里的美折服了 , 惊叹从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山 , 同时 , 他们想要登顶卡瓦博格峰的决心也变得越发强烈 。
13日 , 在冰河源头右侧 , 登山队建立了2号营地 。 但在选择3号营地的位置时 , 中日双方队员却发生了争执 。 宋志义认为3号营地应该远离山脚 , 这样能尽可能地避免雪崩等自然灾害 , 但日方认为这样距离2号营地的位置太近 , 提出要将3号营地的位置上移到山脊处 。
争论中 , 一向快人快语的宋志义恼火地说:“反正要死也不是死我一个 。 ”当时的宋志义怎么也没想到 , 自己气头上的一句话 , 竟一语成箴 。 那个备受争议的3号营地 , 最终会成为包括他在内的17队员的葬身之地 。
推荐阅读
- 喀什|味道太上头!中国最特别的市集:新疆喀什牛羊大巴扎,原始粗犷
- 旅行|1992年在浙江发现神秘洞穴,探险队冒险勘察后,竟发现里面有古老宫殿
- 喀什|一家隐藏在喀什古城中的咖啡馆
- 自驾|120天的日夜兼程,36888公里的风花雪月!一场极致的自驾游等着你
- 旅行|九龙湾花彩小镇,数十万花卉争相开放,是生态旅游的度假胜地
- 旅行|波特兰:一个拥有大量流浪汉的年轻城市
- 小红书|寻美江西春天野趣, 千万别错过这些地方!
- 小红书|中国人到泰国旅游,买了5个榴莲10个芒果,看到账单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