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三年了,我好怀念旅行的时候

文章图片




电影《坠入》剧照 。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旅行了?

在微博上搜“好想旅游” , 你会找到无数共鸣的人 , 关于疫情前的旅游回忆 , 也常常闯上热搜 。


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想去旅游的心情 。 / 图源微博

前些天 , 科普博主@冈瓦纳 发了一条很令人感慨的微博:“不要说to be young again , 就算往前五年 , 也就是疫情前两年给我重新过 , 我会有点不同的过法:我会加大出国走走的密度 。 我这年纪了 , 出国没什么好炫耀的 , 就是想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看看 。 ”

是啊 , 旅行毕竟是人类最必要的一项活动 。 在《旅行之道》中 , 旅行家保罗·索鲁说:

“想出门旅行是人类的天性:不愿只待在同一个地方 , 想满足好奇心或纾解恐惧 , 换换生活的环境 , 做个异乡人 , 结交新朋友 , 体验异域景观 , 在未知中冒险 , 见识活在大同小异的自恋中的人们都有怎样或悲或喜的命运 。 ”


《旅行之道:来自路上的启示》
[美
保罗·索鲁 著 , 张芸 译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9

有一句俗话大家都听过:旅行就是从一个你活腻的地方 , 到另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 现在想想 , 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


想旅行 , 就是人的天性

不夸张地说 , 人类的诞生和发展 , 就是一部旅行史 。

根据很多考古证据和基因测序 , 我们基本上已经确认 , 人类诞生于非洲 , 智人——也即我们的直系祖先——大约在22万年前从非洲往全球迁徙 , 在欧洲和中东与尼安德特人发生冲突和融合 , 从欧洲迁往亚洲及大洋洲途中 , 与丹尼索瓦人相遇 。

尽管智人最后把这些人种都消灭了 , 但在这些相遇之中也发生了与性有关的交往和暴力 , 现代欧洲人、亚洲人和澳大利亚人身上分别拥有2%~2.5%的尼安德特人的DNA , 而如今生活在大洋洲的原住民身上有着5%的丹尼索瓦人的DNA 。

最后一个尼安德特人消失于两万五千年前 , 也就是说 , 从智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到征服世界 , 这场旅程花了将近20万年 。 我们如今没有证据能够说明 , 在这趟长达20万年里的旅途中 , 除了生存与征服 , 他们有没有一些瞬间 , 曾经对路上的风景产生过与我们今天相似的审美和享受?作为人类的祖先 , 当然也有着相似的人性 。


电影《坠入》剧照 。

进入文明史以后 , 人类每一阶段的转折或突破均伴随着不凡的旅行 。 在伟大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之间) , 释迦牟尼遍访名师;孔子周游列国;亚里士多德从在希腊和波斯之间 , 沿路观察植物与动物 , 开启了博物学 。 到了中古时期 , 佛教的中国化、丝绸之路的探索、唐宋诗人们的左迁与右移、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 , 都有写不尽的的旅行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