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四号携带了一批种子上天!航天员难道要在太空种菜吗?


天舟四号携带了一批种子上天!航天员难道要在太空种菜吗?


文章图片


天舟四号携带了一批种子上天!航天员难道要在太空种菜吗?


文章图片


天舟四号携带了一批种子上天!航天员难道要在太空种菜吗?


文章图片


天舟四号携带了一批种子上天!航天员难道要在太空种菜吗?


文章图片


5月10日凌晨 , 天舟四号顺利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经过约6个半小时的飞行成功与天宫空间站会合 , 并自主完成对接 , 标志着我国天宫空间站正式开启全面建造的步伐 , 为今年中国航天“六连发”开了一个好头 。

天舟四号所携带的物资预计在今年的6月份 , 神舟十四号将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 , 同样也将在空间站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 。 此次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所携带的“货物” , 正是为了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驻留任务提供必要的物资 , 届时神舟十四号登上空间站以后 , 将会对天舟四号中的货物进行清点、整理 , 然后分门别类地将其放置在专门的位置上 , 为后续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 此次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携带的物资 , 分别放到了40多个储物箱中 , 总体可以划分为五类物资 , 分别是:
在空间站上开展相应空间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中需要使用和消耗的物资 , 主要包括各种食品、生活必需品以及航天员的个人物品;用于维护和更换空间站中一些仪器设备的工具和成品;放置在“冷藏柜”中用以开展基础保障、医疗检测和医学研究的特殊物品 。 除此之外 , 此次天舟四号携带的物资中 , 还有比以往货运飞船中很少涉及的农作物种子 , 包括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

航天员是为了种菜吗?有人不禁要问了 , 携带这些种子肯定是要在天宫空间站上种植 , 这些农作物种子难道是要生产出一些粮食来供应给航天员食用吗?天舟四号所携带的食品不够航天员吃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 我国在设计天舟四号结构和确定所携带的物资时 , 已经完全考虑了航天员在太空中长达6个月的驻留时间 , 不但所携带的食品足够3位航天员食用 , 而且种类和样式十分丰富 , 完全不用在太空中种植来弥补空缺 。 再者来说 , 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很长 , 而且受空间站布局以及货运飞船的载荷限制 , 携带的种子数量肯定不是太多 , 再加上如果要加工成食物 , 还得需要各种仪器设备的处理 , 程度很复杂 , 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

因此 , 将小麦玉米高粱这些种子带上太空 , 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开展相关科学试验研究 , 重点观察植物种子在太空中的生长发育情况 , 以及在不同于地面的太空环境中 , 这些植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 , 从而为“太空育种”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 最终目的是通过这项研究 , 是否能够选育出耐受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口感更好的新品种来 。
太空育种的原理大家知道 , 任何生物性状的表达 , 都依赖于自身的基因 ,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影响酶的合成 , 来决定染色体的构成以及细胞的新陈代谢 , 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温度、水分、光照等) , 生物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 , 会逐渐形成特有的基因性状表达方式 , 从而在个体大小、机体颜色、繁殖策略等方面发生分化 , 最终演变化不同的物种 。
同一个物种 , 如果将其放置到不同的环境中 , 那么也可能会加速基因的突变 。 在正常情况下 , 任何生物的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 , 都会有较小的几率发生匹配“错误” , 从而产生没有方向性(随机)的变化 , 而有利的突变会促进生物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不利的突变最终会让生物个体甚至整个种群质量变差直至灭绝 。 世界上生物个体的大部分基因突变 , 是表现不出有利或者不利特征的 。

而太空中的环境 , 与地球表面大不相同 , 主要表现为微重力、高辐射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种子所产生的后代 , 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大大提高 。 而对于那些生长周期不是太长的植物来说 , 在代际间发生遗传信息变化的可能性会大为提升 , 植物的后代有可能出现生长更快、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口感更好的基因突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