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琴、食、茶、书”4个主题,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驻站设计师、非遗传承院师生和非遗传承人一起,设计开发出一系列走进现代生活的天然漆制品和彰显楚文化的文创衍生品 。设计师采用木胎榫卯、彩绘、金银平脱等典型楚式漆艺手法,制作出餐具、茶具、酒具和彩绘钢笔、镇尺、笔架等现代文房用品,以及色彩斑斓的饰品 。
如今,非遗传承院创建了相关公司,与北京、深圳的多家公司合作生产,为非遗传承人拓宽了销售平台 。非遗传承院每年生产的漆艺古琴销售额约2000万元,漆器和文创衍生品年销售额近千万元,每年定制漆器的订单金额近2000万元 。
发展
融合文旅、研学、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漆艺传承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助力 。非遗传承院在湖北省图书馆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漆文献分馆;与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开展漆器文物数据库建设和文物修复人才培养项目 。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非遗+科技+设计+漆器制作+文旅产业+大漆加工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正在探索形成 。
从2015年开始,非遗传承院师生和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手工体验课、漆工艺课程体验活动等,为非遗研学、休闲文旅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内容 。每年来参加研学体验的学生和游客达5万多人次,沉浸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 。
传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带动了湖北漆树种植、生漆加工产业的发展 。2018年11月,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十堰竹溪县挂牌设立了“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漆树种植示范基地” 。2019年3月,工作站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启动生漆材料与色漆加工车间建设 。2020年9月,非遗传承院和工作站选派漆艺专家和非遗传承人,指导漆农开展漆树种植、生漆加工、学习漆器生活用品制作技艺 。2018年起,非遗传承院为巴东县和竹溪县免费培训漆农,将生漆加工制成比赛用漆,帮助漆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收入 。
许小兰介绍,2020年已开始动工建设的荆楚非遗工匠小镇,将集非遗展示、传习研学和旅游休闲于一体,拥有从漆树种植、生漆加工车间到漆器制作工坊的产业链 。
“不久的将来,非遗工匠小镇将聚集漆艺家、手艺人、设计师、楚文化爱好者、学生和游客,成为荆州楚式漆艺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聚集起来的人气,还可助力漆艺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许小兰说 。(本报采访人员李霞)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2日第12版)
推荐阅读
- 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让文物活起来
- 文物|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年通报,全国追缴涉案文物6.6万余件
-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和流量引导疏导措施
- 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
- 考古|387件(套)文物亮相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 文物赏析 灵台西屯白草坡西周墓人头銎戟
- 揭秘:日本从中国掠夺走了多少文物?
- 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
- 湖北发现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 出土文物70余件
- 张献忠“沉银”打捞出水 国家一级文物金封册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