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我一生获奖无数,曾弃养双胞胎养女,如今亲生女儿哈佛毕业( 二 )



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 到哈佛进修 , 听到日军侵占上海 , 拒绝哈佛的聘用挽留 , 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回国 。
陈冲的姥姥——史伊凡 , 出生苏州望族 , 性格坚毅果断 , 同样是药理学学者 。

在得知丈夫要去哈佛进修的时候 , 不愿和丈夫分开 , 带着两个孩子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 告诉孩子:想妈妈了 , 就看看照片 。

随后跟着丈夫留学米国 。 回国后 , 以一人之力开办第一家现代医学出版社 , 出版丈夫的医学著作 。
抗日时期 , 死于感染的士兵非常多 , 张昌绍关于消炎药的书被用到了战场上 。
【陈冲:我一生获奖无数,曾弃养双胞胎养女,如今亲生女儿哈佛毕业】这些书曾被周恩来带到延安 , 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士兵的性命 。
陈冲的爷爷——陈文镜 , 医学博士 , 曾赴美进修外科 , 曾是叶挺部队的军医 。

陈冲的爸爸——陈星荣 , 博士后 , 曾任上海华山医院院长 。

陈冲的妈妈——张阿中 , 博士后 , 继承父亲的衣钵 , 是中国知名的药理学家 。

陈冲的哥哥陈川 , 知名画家 , 一幅画卖得特别贵 , 陈冲和她哥都没有继承家里的衣钵 。

陈冲的现任老公——原籍广东 , 是米国有名的心脏科医生 。

看看这金光闪闪的履历 , 真真地亮瞎了我的狗眼 。
为啥人家会出一个哈佛前5%的毕业生 。
还是那句话:三代人的努力造就一代人的成功
看看自己 , 整天就会“咔咔咔”码字儿 。
看看整天最喜欢喊“糊啦!”的孩儿她姥姥 。
再看看只知道跟着佩奇学猪叫的女儿 。
不敢奢望了 , 不敢奢望了 。

那么 , 双胞胎养女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
这就得说说道说道 , 陈冲早年去米国打拼的事儿 。
陈冲 , 上文已提到 , 有幸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家 。

父母上班虽然忙 , 但总会鼓励孩子多看书 。
曾今陪着姥爷留过英赴过美的姥姥 , 那英语自不在话下 。
没事儿在家看孩子的时候 , 就跟孩子说英文 。
陈冲上初中的时候 , 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

在她初二的时候 , 上海电影厂准备拍《井冈山上》 , 需要挑一个十几岁的小演员 。
来到了陈冲所在学校选角色 。
陈冲听到这个消息后 , 高兴坏了 , 也想报名参加 。
可是上海姑娘漂亮得太多了 。

要论容貌 , 或者唱歌跳舞 , 陈冲都不出众 。
看到一筹莫展的女儿 , 母亲张阿中给她出了个主意 。
“不如 , 你就用英语朗诵《为人民服务》”
果然 , 效果奇佳 。
别的女孩儿 , 不是跳舞 , 就是唱歌 。
轮到陈冲了 , 她大大方方站在导演面前 , 居然朗诵《为人民服务》 , 还是全程用一口流利的英语 。

别出心裁 , 让导演印象深刻 。
毕竟那个年代 , 会英语的少之又少 , 更别提才14岁的小孩子 。
就这样 , 陈冲有机会接触到了演艺圈 。
可惜这部剧因为各种原因 , 没有拍成 。

第二年 , 也就是1976年 , 谢晋导演准备拍摄一部电影《青春》 , 通过介绍 , 找到了陈冲 。
试镜之后 , 一下就拍板 , 让陈冲担任女主角 。
就这样 , 15岁的陈冲 , 被人们所熟知 。
从此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 , 变成了大明星 。

记者们天天来采访 , 摄影师们天天来给她拍照 , 学校天天邀请她演讲 。
但是 , 这种忙碌的生活 , 不是陈冲想要的 , 为什么呢?
还是因为她的家庭影响 , 家里头个个都是高学历啊 ,
自己就一初中文凭 , 在家里实在抬不起头来啊 。
陈冲想回去上学 , 起码得有个高中文凭 。

可是她拍电影花了太多时间 , 缺课太多 , 学校没办法让她跟着原来的班一起上 。
这咋办呢?留级?丢不起这个人啊 , 家里都是高材生 , 再说了自己也是个明星了 。
要是留级了 , 自己在家里丢人 , 在外头也丢人 。
没办法了 , 她只能在家里头补习 , 争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去 。
就在她夜以继日 , 埋头苦读的时候 , 等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1977年10月 , 恢复高考 。

还有一个月就开始考 。
这个消息给陈冲带来了一个机会 。
因为考生年龄在15-36岁之间都可以报名 。
此时的陈冲刚好16 , 满足条件的她喜出望外:
咱直接上大学不就行了 , 上什么高中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