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街头,37岁女子开车撞亲妈,真实原因曝光,可怕…( 二 )


病态共生中 , 彼此之间天天纠缠 , 相互攻击 , 陷入相爱相杀里 。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 , 关于亲子关系 , 有这样经典的论述:
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矛盾 , 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 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而引起的 。
非常不幸的是 , 通常情况下 , 往往是过于担忧的父母 , 总爱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
其实 , 很多时候 , 父母并不是真的为孩子好 , 而是为自己的面子、虚荣心和支配欲 。
这段论述很扎心 , 但仔细想想 , 不无道理:
过度溺爱和过度控制 , 都是父母变相满足自己的爱无能 , 而不是真正爱孩子 。
2
第二个原则:
我做好了自己 。
我亲戚家有个孩子 , 曾多次向我抱怨 , 说他父母特别爱管他 , 这让他很是逆反 。
他讨厌父母管他 , 父母说什么 , 他就不做什么 。
父母不让他做什么 , 他偏做什么 。
比如 , 父母让他好好学习 , 他偏不好好学习 。
父母不让他玩游戏 , 他偏痴迷游戏 。
这样以来 , 他学业就一塌糊涂 。
焦虑的父母对他管控得更严 。
他父亲甚至暴打他 , 他和父亲对着干 , 天天家里鸡犬不宁 。
父母和他犹如势不两立的敌人 , 谁看见谁都是一头火 , 恨不得杀死对方 。
我和这个孩子进行沟通 。
我问他:“你特别不想父母唠叨你 , 控制你 , 对不对?”
他回答:“是的 , 他们以为我是听话的木偶 , 我是我自己 。 ”
我说:“你想为自己做主 , 对不对?”
他感到被理解 , 就说:“对 , 我不愿他们设计我的人生 。 ”
我说:
“那好办 。 你想当自己的身体和意志的主人 , 那你就要先干好自己的事情 。
一个为自己做主的人 , 如果做不好自己的事情 , 他拿什么证明他可以为自己做主呢?
当务之急 , 你要先搞好学业 。
你搞好了学业 , 父母自然就没有借口管你 。
你考上了大学 , 他们更不能跟在屁股后管你 。
将来 , 你去大城市上班 , 他们就不可能天天唠叨你 。
如果你只会打游戏 , 将来还要靠啃老生活 , 那你一辈子都要听你爸妈唠叨你 。
因为 , 你做不好自己 , 父母才要替你做主 。 ”
这孩子想了想 , 觉得有道理 。
为了不让父母替他做主 , 他决定好好学习 。
很多孩子给我来信 , 抱怨他们的父母管得太多 。
我听完后 , 无一例外地发现:
是这些孩子自己做好的太少 。
“这是我的课题 , 我做好了我的课题 , 父母才没有资格干涉我 , 我才能捍卫自己的边界 。 ”
我们做好了自己 , 才有资格让他人闭嘴 。
他人 , 包括父母 。
这个是真理 。
3
第三个原则:
我不用期待控制你 。
有个女孩子给我来信 , 她父母离婚 , 妈妈独自把她养大 , 很不容易 , 但她一直活在妈妈的情感绑架里 。
考好成绩 , 考好大学 , 找好工作 , 嫁给体面的人 , 把妈妈接到身边生活 。
她结婚后 , 妈妈和她生活在一起 。
母女多有矛盾 , 妈妈一气之下回到老家 , 要嫁给一个老头——妈妈失散多年的初恋 。
这个女儿非常生气 , 觉得妈妈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 , 为什么还要再婚呢?这不是给她添乱丢人吗?
母女二人关系跌落冰点 , 简直就成了仇人 。
我看完这个女儿的来信 , 断定她抱怨妈妈控制她的同时 , 其实她也在反控制妈妈:
被控制的人 , 其实也在反控制 , 控制控制她的人 。
这句话有点拗口 , 但不难理解 。
控制和反控制是一对作用力 。
没有边界的母女关系 , 让妈妈武断侵入女儿的生活 , 也让女儿想当然地插手妈妈的再婚 。
她们两个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期待的来 。
心理学上有句话说:
当你不愿别人用期待控制你时 , 你一定要知道 , 你也不能用你的期待控制他人 。
家庭成员之间 , 最爱说的那句: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你为什么不按我说的来?”
其实就是用期待控制他人 。
这样的后果 , 就是家里天天鸡飞狗跳 , 谁看见谁都烦得要死 。
记住:
当我们用指责的语气 , 对他人伸出两根手指 , 有三根对准我们自己 。
活成自己的期待 , 并允许他人做自己 , 这就是接纳:
沉稳 , 自律 , 爱人 , 且慈悲 。
4
第四个原则:
我愿退回到朋友角色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