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我们投出了MR独角兽,但劝你不要当“元宇宙创业者”


独家|我们投出了MR独角兽,但劝你不要当“元宇宙创业者”


文章图片


独家|我们投出了MR独角兽,但劝你不要当“元宇宙创业者”



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子钺
按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的逻辑分析 , 号称“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最近“塌房” , 是很自然的事情:本质上 , 市场并不需要在虚拟世界里复制出一个现实世界——这其中自然包括了用传统艺人经纪模式运营起来的虚拟偶像 。
【独家|我们投出了MR独角兽,但劝你不要当“元宇宙创业者”】作为投资人 , 宋楠对元宇宙的态度异常冷静 。 2021年年底 , 他就在创业邦的一场活动上 , 给出了“85%的元宇宙创业都是泡沫”的观察 。
虽然态度看似保守 , 但宋楠却是元宇宙方向上的独角兽捕手 。
2021年9月 , 混合现实设备研发商Nreal收获了过亿美元C轮融资 , 跻身独角兽行列 。 今年3月又从阿里巴巴收到了6000万美元C+轮资金 。
但把时间往回拨动5年 , 洪泰基金早已作为天使投资人 , 出现在Nreal的股东名单之中 , 并且参与了此后的多轮融资 。 操盘手正是宋楠 。
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当下 , 宋楠却更乐于和“元宇宙”标签脱钩 。 在他看来 , 科技创业是一个回归技术和知识本心的过程 。 就像不存在“元宇宙投资人”一样 , “元宇宙创业者”也同样会被时代忘却 。
在本期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元宇宙投资观察”中 , 宋楠以冷静的态度解剖了“元宇宙”当下和未来的投资方向 。 至于时代是否需要“元宇宙创业者” , 希望你能从这场访谈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元宇宙85%是泡沫?
创业邦:我们发现很多机构和企业都会刻意避开元宇宙这个概念 。
宋楠:洪泰也是 。 我们现在不太爱提这个词 。 为什么这么低调?因为现在周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元宇宙 , 这个时候再说 , 就显得像是忽悠 。
我还是希望我们作为投资人 , 能够传递出专业的印象 。 另外这也和我个人有关 , 不太爱给自己打标签 。
创业邦:你怎么看元宇宙这个概念?
宋楠:我比较同意元宇宙和互联网不能简单划等号 。 互联网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底层工具 , 起到了连接作用 。 但元宇宙是一种应用形式 , 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 , 不能脱离网络存在 。
元宇宙其实是互联网的一种世界观 , 也就是我们怎样看待未来互联网发展 , 怎样思考互联网未来还能做什么事 。 而我们这些想法映射到当下 , 就是大家在谈的元宇宙概念 。
之前周鸿祎说元宇宙现在分四派:游戏派、炒股派、炒币派和虚拟世界派 。 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 , 基本上概括了现在大家对元宇宙的不同理解 。
我自己是偏虚拟世界派的 , 对数字生活是什么样子更感兴趣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目前能落地的东西还是偏少 。
创业邦:你曾提到过 , 现在元宇宙85%是泡沫?
宋楠:这个判断有前提:因为在我的感知中 , 圈子里90%的人都在蹭热度:我原来是做AI的 , 现在做元宇宙;我原来是做VR/AR的 , 现在做元宇宙;我原来是做数字孪生的 , 现在做元宇宙;甚至于原来是做游戏、美术外包、经纪公司的团队 , 现在也要做元宇宙 。
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 这说明了元宇宙有统一区块链、VR/AR、AI等新兴行业对发展终局认知的价值 。 但在当下 , 真正想做、真正会做的人没多少 。
就拿前段时间很热的虚拟偶像来说 , 背后宣传的价值逻辑是“不塌房”的明星 。 但这个逻辑很有问题:市场需要的是有流量的明星 。 “不塌房”能够成为价值点 , 也得这个明星能火才行 。
数字孪生也是 , 本质上研究的是如何做好数字模型:大楼多复杂 , 水管线路、电力线路多精准 , 都能重现出来 。 但把现实世界1:1地搬进虚拟世界的体验并不好 。
比如说国内某大厂做的元宇宙社交:在里面开会 , 你得先走进某栋大楼 , 然后坐电梯 , 去某个会议室里找位置坐下 。 但谁规定我在虚拟世界里 , 还必须要走路上楼的?《头号玩家》电影里都能设想到 , 主角身处的场景可以瞬间切换——就算有运动需要 , 运动能力也是根据角色意愿大幅增强 , 可以飞檐走壁 。
在洪泰的认知中 , 能够被称为“元宇宙”的项目 , 可以让虚拟世界变得更“真实”和舒适 , 丰富我们的虚拟生活体验 。 从这一点出发 , 显示技术是洪泰在细心经营的一部分 , VR/AR硬件也有不少案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