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文旅运营专家王晓峰讲景区引流( 三 )


景区的好评率达到90%以上才算合格 , 你做的好不是不是自己说了算 , 不是仅仅是数据说了算 , 而是游客说了算 , 一定记得你所拥有的都是游客给予的 , 所以要保持超高的认可度 , 达到95%才算优秀 。

(2)差评率和木桶原理
除了要看好评更要看差评 , 我们都知道水桶原理 , 决定水桶能盛多少水的 , 不是桶的大小 , 而是最低的点在什么地方 , 作为景区运营者 , 我们要找到自身最弱的点 , 并且有效地去解决它 , 才能不断的提高景区的认可度 。

二、引流定位:差异化是关键
生搬硬套学公式的景区不可能出圈 , 也不可能拥有流量 。 国内目前头部的文旅项目哪个不是具有鲜明的差异化?景区引流的第一步是定位 ,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方向错了就算是再强的运营团队也只能是延缓一个项目的衰败期 , 最终改变不了失败的结果 , 策划的核心是新奇特 , 满足游客凑热闹 , 占便宜的心理 , 但是切记不要做模仿者 , 人云亦云 , 我们的创意活动从不乏模仿者 , 跟随者学的往往只是表面 , 何况没有永久不衰的创意 , 别忘了游客没有忠诚度 , 游客永远“喜新厌旧” 。

三、成功的前提是做大众而非小众-----和游客共鸣
游客总是追求新鲜事物 , 特别是当今80、90、00后主导的旅游市场尤为明显 , 很多项目定位首先是立足本土文化 , 这就等于是给自己加了一道枷锁 , 拈花湾 , 乌镇 , 袁家村哪个项目的定位仅仅是定位地方文化?文和友广州深圳分店的困惑不正是因为长沙文化植入异地的水土不服吗?如果我们想从中国30000多个景区中脱颖而出 , 就一定是为大众所认同的 , 地方文化不可摒弃 , 但是更大的突破点是大众而非小众 。
从圆明园的皇家庙会、到济南宽厚里的小吃美食节、再到梅河口东北不夜城的泼水节、唐渎里的大唐演绎和美食的融合 , 成功的背后都是与众不同的创意和策划 。

四、封闭执行
别认为学到了就做到了 , 前策 , 外部资源整合 , 商业资源导入 , 定向的宣传推广 , 高效落地执行 , 营销引流必须是专业的团队一气呵成 , 目前大部分景区不具备这个能力 , 抓住关键的时间窗口邀请专业的团队全链条执行 , 签订年度营销对赌协议 , 双方实现紧密的捆绑才是最好的选择 , 淡季的小型活动可以自身团队进行策划执行 , 增加和游客的粘性 , 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

—‖—————————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
别很多景区负责人都有个疑问:这些年 , 为什么在文旅产业不断内卷的市场中 , 自己越做越差 , 越做越赔 , 而的景区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甚至成为行业内标杆?这背后制胜的法宝是什么?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 , 才能引发流量爆款 。 当下国内大部分文旅景区之所以冷清 , 除了缺乏专业的团队和实战能力之外 , 一些景区的管理者不懂得放权 , 放钱 , 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 , 这本身就为运营者设置了障碍 。
此外 , 国内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团队很少 , 一个景区要成功破圈 , 实现流量变现 , 专业运营团队必须是有十年以上一线实操经验 , 也只有多年一线实战的团队才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 , 才可以积累强大的合作资源 , 才可以对营销结果有极强的控盘能力 , “无知者 , 无畏” , 但是这个学费你不一定就交的起 。

————————————‖—
四、景区引流必须运营前置
1、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习惯
一个景区的运营 , 究竟用什么方式才能引爆流量 , 最终实现成功破圈?这取决于你是否真正了解当下的文旅市场 , 是否真正懂得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 , 是否真正掌握了到当下文旅市场的运营法则 。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习惯 , 当下的旅游业 , 短途游、夜间游、休闲游已经成为主流 , 但大多数景区依旧固步自封 , 没有迅速改变思维模式 。

(1)疫情之下一定要抓住关键的时间窗口
疫情期间国家不倡导跨省游 , 300公里范围内的微旅游成为了主流 , 充分挖掘周边游客的需求是景区目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 永远要记得二八定律 , 我们的效益其实是20%的时间创造了80%的流量和现金流 , 关键的传统节日和暑假的假期是关键点 , 疫情不是让游客没有了出游的需求 , 而是暂时的封印了 , 没有疫情的重要节庆节点成为了目前最关键的窗口 , 通过主题营销活动的导入换来的是井喷式的流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