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面这幅图 , 相信大家就算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应该都见过图片吧 。
这幅画作就是蒙克的《呐喊》 , 我们今天关于“声音”的话题 , 就从这幅名画开始吧 。
不少艺术家认为《呐喊》里血橙色的天空和扭曲的线条 , 是蒙克内心压抑与恐惧的表现 。 但是 , 《呐喊》很可能是一副写实成分很重的作品 , 灵感来源于一场火山爆发——1883年8月27日的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
这是近代史上 , 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 。 尽管画中男子身处挪威 , 但这次火山喷发威力惊人 , 并带来了全球连锁的天气异象 。
在世界范围内 , 各处的天空在好几个月内都出现了壮观的橘红色日落景象 。 这场爆发 , 还引起了一场致命海啸 。 高达30米的海浪 , 把165个沿海村庄被冲毁 , 共造成36417人死亡 。 火山爆发之后 , 喀拉喀托岛几乎被夷为平地 , 只剩下南边的三分之一 。 第二年 , 北半球夏季平均气温就直接下降了1.2摄氏度 。
而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火山爆发 , 也发出了人类历史上可观测到的最大的声音 。 当时 , 全球十三分之一的区域 , 都听到了喀拉喀托岛发出的响声 。
据纪录显示 ,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 , 5000公里开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声音 。 要知道 , 从广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 不过2000公里 。 也就是说 , 这次火山爆发的声音 , 传了2.5倍的广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 在距离喀拉喀托火山的160公里处 , 其音量仍然高达到了172分贝 。
那在更靠近喀拉喀托火山的地方 , 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声音 , 究竟有多大?
说到声音的单位 ,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分贝 。 但分贝 , 并非是一个直接描述声音强度的物理量 , 和描述时间的秒、或描述长度的米等不同 。 因为 , 人能听到声音 , 必须涉及到双耳的主观感受 。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就能发声 , 因为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 。 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 , 是因为空气中的空气分子的振动传到了我们双耳 。
当声音在空气中传递时 , 周围气压就会发生改变 。 所以 , 用于描述声音大小的物理量应该是声压 , 单位为帕斯卡(Pa) 。
【地球上最大的声音,全世界十三分之一地区都能听到】当造成更大压力变化 , 人耳能感受的声音响亮度则更高 , 而造成较小的压力变化 , 人耳能感受的声音响亮度则更弱 。 正常人耳 , 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 也即感受到最小的声压变化就叫做“听觉阈值” 。 例如 , 在1个标准大气静压强的情况下 , 当声压超过20μPa , 大概是一只蚊子在3米外飞 , 人类双耳就能感受到了 。
但一米外的一个气球爆炸 , 其声压却能达到了731Pa , 一米外步枪射击声压则达到了7270Pa 。 我们可以看出声压的变化范围是非常大的 , 自然界中的绝对声压差就达到了1000万倍 。 所以 , 用帕斯卡(Pa)来表达声音或噪音强度是很不方便的 。
为了方便使用 , 我们便根据人类的生理特性等因素 , 引入了“分贝”(dB)的概念来表示声压级 , 也即Sound pressure level(SPL) 。
当刚好达到“听觉阈值”时 , 其声压级就定义为0分贝 。 这个0分贝就是一个基准值 , 再大的声压级 , 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SPL=
其中 ,p(ref)是参考声压20μPa , 也即1000Hz时人耳的“听觉阈值” 。
因为分贝是对数比例的 。 这也意味着 , 110分贝比100分贝要响10倍 , 120分贝比100分贝要响100倍 。
此外 , 0分贝也并不代表着没有声音 , 只是我们无法感知罢了 。 其实 , 最微弱的声音 , 也比人类能听到的声音要轻得多 。 所以 , 当你看到-20dB的声压级也不必惊慌 。 其对应着 , 不过是声压2×10^(-6)Pa而已 。
从理论上来说 ,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能传播的最大的声压级极限为194dB 。 当超过了这个极限 , 声音就不再只是通过空气传播了 , 而是将空气往外推开 。 这便是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冲击波 。
推荐阅读
- 2300万年以来最高纪录,二氧化碳浓度刷新纪录,如今还在飙升
- 230亿公里外,旅行者1号传回奇怪信号
- 科学家研究之后:金星存在远古文明,人类或许是金星土著!
- 地球大气氧含量重回24亿年前,或将威胁整个人类文明,生命已置于险境
- 二氧化碳在调控地球温度,大数据告诉你,少了它人类过得很痛苦
-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从空气中捕获有毒化学物质的新材料。
- 同样是驯化的动物,兔子为何没有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来源?
- 将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世界首颗超级卫星诞生,采用高精尖科学技术
- 2008年,NASA火星轨道器曾拍到一排排“树木”,它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