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沂蒙山花”映天红——何乃磊的沂蒙风情画( 二 )


自1996年到2006年 , 何乃磊的《沂蒙情》《早春》和《金秋》等十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大展并接连获奖 , 《喜迎东风》悬挂于人民大会堂 , 《国色天香》悬挂于中南海……他还应邀赴韩国、日本等国办展 。
2010年 , 何乃磊携百余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沂蒙风情——何乃磊国画展” , 众多著名艺术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 薛永年说:“何乃磊的画拟古而实新 。 他讲传统 , 不求浓烈 。 工笔画讲工笔重彩 , 特别浓烈 , 而他的作品笔墨是淡雅的 , 有点重彩 , 起到醒目作用 , 特别好 。 例如他画的石榴 , 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 ”启功说:“何乃磊的画像一曲动听的沂蒙山歌 , 让人回味无穷 。 ”许麟庐即兴挥笔题词:“独树一帜 , 自成一家 。 ”

悠悠蒙山情
二、沂蒙之魂——带出沂蒙画派
一花独放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 晋京展大获成功 , 画展期间沂蒙老区革命前辈和各地艺术家给予的鼓励深深触动了何乃磊的心灵 , 使肩负着沂蒙当地美术工作重任的他在个人绘画艺术不断取得新成就之后 , 既感受到了沂蒙风情画对中国画坛的冲击力 , 感受到了沂蒙风情之美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 亦感悟到画的内容既应有沂蒙山区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 , 更应有沂蒙老区的革命历史、红色基因 。
同时 , 他还感悟到沂蒙风情画既应涵盖隶属沂蒙山区的多个地市 , 也应放眼全国 , 亦感悟到需要一个团体共同努力将沂蒙风情画推向艺术高峰的迫切性 。 他觉得 , 只有带出一支技艺高、人心齐的画家群体 , 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
多年来 , 他为培养绘画人才跑遍沂蒙山区教学辅导 , 而且从不收钱 。 渴了喝碗白开水 , 饿了吃点煎饼卷大葱 , 凭着这种精神、这股干劲 , 他在沂蒙山区汇集了上千名画家画沂蒙 , 渐渐形成了画风、题材相统一的沂蒙画派 。
多年来 , 经他辅导的书画人才达5000多名 , 其中200多人分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 2014年 , 由山东省文化厅、文联和美协共同举办的“沂蒙画派晋京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 展出的120余幅作品生动地展现了沂蒙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沂蒙人的精神风貌 , 标志着沂蒙画派开始走向全国 。
2022年春 , 在沂蒙画派诞生十周年之日 , 他们再次汇集200多幅作品在山东日照举办了“庆祝建党百年展” , 其沂蒙风情作品题材丰富、技艺高妙 , 传统文脉与许多新的艺术元素相互融合 , 如群星共耀 , 展现出了绘画艺术异彩纷呈的美好前景 。 此展及近十年来沂蒙画派的作品与成果奠定了沂蒙画派走向新高峰的根基 , 构筑起沂蒙画派绘画艺术的高峰和精神格局 。 尚辉评价说:“这些作品在回顾革命历程的宏观大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 , 体现出了豪情、乡情、诗情 。
其中 , ‘豪情’是通过一些历史革命题材体现的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 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情’ , 在以何乃磊等人为代表的沂蒙风情作品中显示得尤为突出 , 这是独有的沂蒙特色 。 从革命精神和乡土风貌之外 ,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份‘诗情’ 。
这是未来重要的创作方向——创作出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 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 ”诸多“点赞”使何乃磊感到十分欣慰 , 他说:“我的一切都是故乡的馈赠 , 我的一切都属于故乡 。 只要故乡需要 , 我愿意奉献一切 。 ”
三、六个特征——凸显出沂蒙风情画的艺术内涵
通过何乃磊从偏居一隅的鲁南山区突破重围成为全国著名画家的艺术历程来分析其作品艺术升华之根源 , 其轨迹是他“人民艺术为人民”的艺术理念和努力实践在事物发展过程量变与质变规律中实现着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 清方薰曰:“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 , 意奇则奇 , 意高则高 , 意远则远 , 意深则深 , 意古则古……”
何乃磊在立意沂蒙风情这一主题下 , 或工或写 , 将花鸟山水融于画面之内而别开生面 。 观其工笔画 , 可以看出画家深具写实功力 , 能精确把握物象特征并精细绘描出来 , 讲究画面形态创新和空间深度处理 , 且融入明暗光影、现代元素、透视感、立体雕塑等画面效果 , 由小到大、从点到面形成富有情趣的审美意境 , 在融古出新的精深造诣中使作品洋溢着清新明丽的时代气息 。
他的写意画形神兼备、洒脱爽利、笔由心生、挥洒自如 , 可以看出 , 画家面对全新的美景画出了内心的感受 , 写象由形入神 , 在书写性、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结合中使心象自然生发、意象凝练而成 , 在为沂蒙风物传神写照中凸显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和写意韵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