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无法被带回地球?( 二 )


第一次人类出舱太空行走 , 是前苏联的宇航员 , 他们的舱外航天服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宇宙真空的低压环境 , 所以在出舱后 , 宇航员身穿的宇航服发生了严重膨胀 , 导致宇航员差点就回不去了 , 还好最终还是有惊无险 。

除了真空低压 , 宇航服还需要有良好的隔热和散热能力 , 有人说这两个功能有冲突了 , 都要隔热了还怎么散热?
实际上并没有冲突 , 隔热是因为在宇宙中温度最低可以低至零下一百多度 , 如果没有做好隔热 , 航天员的体温会渐渐飘散在宇宙中 。
而太阳直接照射时 , 由于没有空气帮助我们的身体进行散热 , 所以我们会被太阳持续加热 , 一直照射下去 , 甚至可以直接被太阳晒熟 。

在近地轨道中 , 一天只能可以看到几十次日出或日落 , 也就是说 , 宇航员会反复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存在 。 只有做好隔热工作 , 才能在这个温度反复的环境中生存 。
而需要散热的原因也很简单 , 因为航天服的隔热性能好 , 所以航天员持续向外散发的体温就会被留存在航天服之中 , 简单来说就像是被闷在棉被里一样 , 虽然我们的体温只有37度 , 但时间长了 , 依旧会热得不行 。
航天服的散热方法很特别 , 在航天服中穿插着一根根水管 , 用流动的水带走航天服内的温度 , 这个方法实际上与电脑中的水冷散热差不多 。
最后还有辐射问题 , 在地球上 ,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可以看作是一层厚厚的物质 , 正是因为我们被大气层覆盖着 , 所以宇宙中那些高放射性的粒子和射线才无法轻易到达地表伤害到我们 。

但是在宇宙中就不一样了 , 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 人类分分钟会被这些高能粒子打成筛子 。 高能粒子或者辐射 , 实际上就像是一根根特别细的针 , 被它们射中时 , 这根针不会直接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 但是会破坏我们身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 最终引发癌症 。 所以在太空中防辐射是一件十分重要事情 。
除此以外航天服同时还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宇航员生命特征、防御外部冲击、保障航天员安全 。
舱外航天服不是一件奢侈品 , 并不是为了贵而贵 , 它是一件工具 , 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宇航员能够在宇宙环境中安全活动 , 要让如此多的功能同时集中在一套服装中 , 造价自然会昂贵 。

为何航天服无法带回地球?前文说到 , 神舟七号的出舱任务中 , 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试验这两套造价不菲的航天服是否能够投入使用 。 在试验完毕时 , 航天服被留在轨道舱中坠入地球 , 一套航天服三千万 , 两套就价值六千万了呀 , 这么多钱都可以买十套房子了 。
但现实情况是 , 舱外航天服不仅仅价值三千万 , 它的重量还高达120斤 , 两套就有两百多斤重 。 在太空中 , 航天服重一点不是问题 , 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 , 再重的服装也不会压垮航天员 。
但是在返回过程中 , 返回舱每多一分重量 , 都意味着航天员的生存危险要增加一分 , 如果增加两百斤重量 , 返回舱的加速度将会变得更大 。

原本在降落伞的减速下 , 返回舱加上宇航员的重量还是能成功维持的 , 但是如果加上两套服装 , 返回舱可能会因为下降速度太快而被大气层摩擦发热焚毁 , 或者降落伞无法有效减速 , 结果就是返回舱与航天员一起摔个稀巴烂 。
所以并不是科学家们故意想浪费 , 而是这样做才是最为节省的方法 。 如果想要将这价值六千万的两套航天服带下来 , 那么返回舱、降落伞、火箭、甚至飞船全部都要重新设计重新建造 , 这样要花的钱肯定远超那两套航天服的价值 。
其实将航天服直接扔掉这种事情只会发生一次 , 因为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实验 , 以我们国家实验成功就直接投入使用的特点来讲 , 下一次的航天服将不需要再次试验 , 会直接用在任务中去 。

实际上 , 虽然神舟七号翟志刚和刘伯明两位航天员的太空行走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 , 但是直到现在天宫空间站成功升空后 , 三位空间站的宇航员才第二次使用舱外航天服出到太空做任务 。
而这次的舱外航天服 , 将会一直留在太空站中 , 供后来的航天员使用 , 也就是说 , 我们国家扔掉的航天服就只有13年前的那两套 , 之后的航天服都没有被浪费 , 它们将会在空间站中一直服役到损坏或者到达使用寿命上限为止 。
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之路相信许多人都知道 , 在五十多年前 , 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开展过一次历时十年的太空军备竞赛 , 这两个超级大国抢着要做太空第一强国 , 苏联首先进入近地轨道 , 让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离开地球大气层的人类 , 美国连着将12人送上月球 , 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脚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