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科书不但需要满腔的爱国热忱 , 更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 。 为了找到与生物学众多外文科学术语相对应的中文词汇 , 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 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比较 , 反复推敲之后才最后落定 。 《生理学》一书的编写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 共50章 , 70万字 , 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 此书后来增订为《人类生理学》 , 一直是解放前各高等院校正式的生理学教科书 。
在旧中国的艰难岁月里 , 蔡翘坚持走科研创新之路 , 在生理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科研成果 。
1929年 , 蔡翘与助教徐丰彦一起进行了甲状旁腺与钙代谢研究 , 阐明甲状旁腺切除后肌肉抽搐以致死亡的原因 。
1931年 , 他从事肌腱感受器对牵拉刺激的神经传导生理研究 , 发现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 其典型电位图被英国生理学教科书所引用 。
1932~1936年 , 他与易见龙研究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 发现肝脏的糖原异生机制及其对血糖稳定性的调控 。 从而纠正了以往关于肝糖原之来源只是血糖的片面认识 。
1940年 , 他与李瑞轩等相继探索影响红细胞脆性的各种因素 , 阐明了肝脏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
此后 , 他又发现胆固醇是正常血浆中主要抗溶血物质 。 免疫的溶血性血清中有一种“抗胆固醇因子” , 可对抗胆固醇的抗溶血功能;血清中有一种非组织胺物质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并指导研究生陈定一从事小血管止血研究 , 阐明了小血管受伤后自动止血机制 , 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 。
新中国航空航天航海医学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 , 蔡翘奉命从事和领导我国航空航天及航海的医学研究 。 面对一无实验设施 , 二无经验的困难局面 , 他带领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 , 以自主创新的精神 , 先后自行设计建造了钢筋水泥人用低压舱、高空减压舱、爆炸减压舱、人用加速度离心机、地面弹射救生装置、模拟失重装置、潜水加压舱以及高温舱、低温舱等大型试验设备 。 同时 , 不分春夏秋冬 , 坚持带领科技人员深入我国东北、西北、华东和北京地区的航空部队、飞行院校和医院 , 实地搜集资料 。 依靠自行设计建造的设备和调查资料 , 他组织领导科研人员对航空和航海等特殊环境下人的生理反应、耐受限度、锻炼适应方法和防护措施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 不仅为我国航空航天与航海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生理学数据 , 制订出相应的防护制度和装备要求 , 而且为我国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崇高品德 , 一代师表
蔡翘对我国生理学与医学科学的贡献 , 不仅表现在他科研上的巨大成就 ,还在于他为我国培养生理学和医学人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 20世纪20年代 , 我国生理科学十分落后 。 蔡翘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 , 求得祖国生理科学的发展 , 必须从培养生理科学人才做起 。 因此 , 他一回国 , 就应聘于上海复旦大学 , 编写教材 , 筹措经费 , 购置教学仪器 , 创办生物学科 , 教授生物学和生理学 。
1927年 , 他又转至刚成立的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 , 创建生理学科 , 为学生教授生理学、组织学和胚胎学 。 同时 , 他勇于冲破殖民主义文化压力 , 顶着各种责难和非议 , 毅然推行教学改革 , 全力倡导用祖国语言授课 。 并迅速编著出适合大学生物系且逐步为全国各大医学院校使用的中文《生理学》和《人类生理学》教科书 。
自从学成回国至耄耋之年 , 他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居高位 , 始终不忘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培养人才 。 抗日战争时期 , 日寇飞机不断轰炸成都 , 市民日常生活难以保障 , 他不仅像“家长”一样带着他原有的学生 , 而且又招收了10多名有志于我国生理科学的研究生和进修生 。 1949年 , 他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 , 坚持为学生兼课 。 1952年 , 他任第五军医大学校长 , 为培养我国急需的生理学教学与科研中坚力量 , 他受国家卫生部委托 , 举办生理学高级师资进修班 。 1954年 , 他被调至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副院长 , 又为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呕心沥血 , 直至年逾八旬 , 依然坚持指导研究生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 。 92岁那年 ,还经常伏案为研究生修改论文 。
几十年中 , 他为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 早年受教于他的冯德培、童第周、徐丰彦、朱鹤年、陈世骧、沈霁春、吕运明等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 , 使我国生理科学形成了继往开来的局面 。
推荐阅读
- 一个让人绝望的答案:人类或永远不能解开宇宙终极秘密
- 科学家正式宣布:新冠只是烟雾弹,我国研发的新药能有效抑制病毒
- 野生动物也会杂交,其后代到底有多惨?我们能禁止动物杂交吗?
-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共花费2.6亿,如今却杂草丛生面临荒废
- 地球三次暖化都伴随着大量的“幽灵”微生物出现,科学家:这回它们又来了!
- 深夜emo不睡危害很大!《科学》:尽快改正,睡觉才能恢复好心情
-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船都拖上岸,海平面会下降多少?专家给出答案
- 一只黑猩猩基因突变,基因相似度与人类只差1.2%,差点变成人?
- 从“塔图因行星”天空升起两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