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


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


文章图片


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


文章图片


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


文章图片


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


这种麻雀大小的可爱小鸟叫勺嘴鹬 , 它们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黑色铲状喙 , 就像一个小小的冰淇淋勺 , 能将它们和其他鹬科动物分别出来 。 它们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的颜色是完全不同的 , 在繁殖季节 , 这种鸟会呈现出浓郁的红棕色 , 特别是在头部、胸部和背部周围 。 它们的前胸有不同数量的黑色斑点 , 向腹部延伸 , 然后会渐变为白色 。
非繁殖季节 , 勺嘴鹬的羽毛是由白色、黑色和灰色的混合体 。 上半身大多是灰色的 , 头顶和颈后有浅色条纹 。 下半年身、喉咙和前额是白色的 , 通常在眼睛上有一条白色的条纹 。 腿倒是一直是黑色的 , 再加上可爱的豆豆眼和蓬松的羽毛 , 我真的很想摸摸它们 。

觅食
勺嘴鹬以各种幼虫和成年无脊椎动物为食 , 尤其是蠓、蚊子、苍蝇、甲虫和蜘蛛 。 它们还以一些植物材料为食 , 包括草籽和浆果 。 在越冬地和迁徙期间 , 它们以各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 , 包括多毛类蠕虫和虾 。
它们会将自己的“小冰淇淋勺”探入水中 , 前后摇摆着扫荡 , 将食物捞出来;在泥地中 , 这个勺子嘴就会像铲子一样 , 让泥巴下的猎物无处遁形 。 稍微想象一下 , 这样毛绒绒的可爱小鸟铲泥地的画面 , 总觉得有种反差萌的感觉 。

繁殖
【全球仅存600多只,这种自带饭勺的稀有鸟类,有多可爱和濒危?】勺嘴鹬会在5月的最后几天或6月初抵达位于俄罗斯的繁殖地 。 雄性刚落地就会马不停蹄地占据一块它们喜欢的栖息地作为领地 , 并开始散发魅力吸引配偶 。
它们在自己的领地的低空盘旋 , 进行求偶飞行 , 并发出重复的颤音和快速的翼拍交替声响 。 一旦雄性和雌性配对 , 雄性就会停止散发它的魅力 。 然后夫妇俩直接跳过恋爱环节 , 选择领地内的一个筑巢地点 , 雌性会在浅的苔原洼地中产一窝大约2-4枚卵 。
产卵后 , 夫妇俩都会参与孵化 , 通常轮班持续半天 , 幼鸟在19到23天内就会孵化 。 孵化后的幼鸟在一天内就会离开巢穴并立即开始喂食 。

雄性将它们带离巢穴并单独照料它们 , 直到它们在大约20天后长出羽毛 。 雌性呢?雌性则在幼崽孵化后不久就离开并开始向南迁徙 。 待到幼鸟达到羽翼丰满的状态后 , 雄性也会离开了 。 在孤独的几周后 , 这些幼鸟会自己向南迁徙 。

真是和外表不同 , 意外独立的物种啊 。
迁徙与活动
勺嘴鹬在勺嘴鹬在俄罗斯东北部的楚科茨克半岛白令海沿岸和堪察加半岛向南繁殖 。 俄罗斯的冬天异常寒冷 , 它们会沿着俄罗斯、日本、朝鲜和韩国以及中国的太平洋沿岸迁徙到东南亚的主要越冬地 。 在迁徙过程中它们严重依赖黄海潮间带 , 会时不时的停留觅食 , 这个时间段是观鸟爱好者和勺嘴鹬的重要时刻 。

大多数的勺嘴鹬在缅甸沿海和孟加拉国过冬 , 在我们中国南部沿海、泰国和越南也偶有发现一些 。
繁殖季节 , 勺嘴鹬生活在沿海苔原中 , 通常靠近大型沿海泻湖或海湾 。 在这些地区 , 它们筑巢在植被稀疏的砾石口上的越橘植物中 , 或者在以莎草、苔藓和矮柳为主的植被更茂密的低地苔原中筑巢 。 它们沿着湖岸、浅水池塘和潮湿的苔原草甸觅食 。
在迁徙和冬季 , 勺嘴鹬占据沿海海域 , 尤其是潮汐河口外围的泥滩 , 因为不需要长期定居 , 而且方便觅食 。

极度濒危
很少有鸟类像勺嘴鹬一样如此迅速地走向灭绝 。
1970年代 , 研究人员估计有2000到2800对野生鸟类 。 然而 , 到2005年 , 这一数字下降了 87%以上 , 降至350至380对 。 而如今 , 可繁殖成鸟数量更是只有287-300对左右 。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 , 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迁徙中途停留栖息地的消失 , 尤其是在黄海地区 , 以及在越冬地被狩猎 。

世界上至少有一半的勺嘴鹬在缅甸的马尔塔班湾过冬 , 在那里用网打猎是常态 。 这些网经常捕获并杀死勺嘴鹬 。 由缅甸最贫穷的人进行的狩猎现在被认为是该物种面临的最大直接威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