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一到深夜就emo,睡觉会是好的选择


陈根:一到深夜就emo,睡觉会是好的选择


文/陈根

现代人 , 一到深夜就emo 。
“emo”就是“emotional” , 只要留意互联网 , 就不难发现 , 现代人的emo通常发生在夜晚 , 尤其是深夜 。 毕竟 , 在白天 , 我们被所有需要我们关注的事物和人所消耗 , 比如工作和学习 。 而到了晚上 , 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想法 , 同时也会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放大 。
实际上 , 抑郁或悲伤的情绪通常也会在晚上变得更糟 。 一方面 , 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 , 累积的疲惫使我们更难去处理我们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 , 白天我们经常被同事和家人等其他人包围 , 而深夜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 , 就很容易被孤独感占据 。 这也是为什么失恋的人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觉更难受更痛苦 。
显然 , emo不是一种良性的情绪 , 对于如何想要摆脱emo , 现在 , 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好的方案 。 简单但也直接 , 即睡觉 。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 大脑可以在睡眠中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 , 巩固积极的情绪同时抑制消极的情绪 。

实际上 , 研究人员已经多次强调 , 睡眠在心理健康中非常重要 。 处理好不同的情绪 , 区分危险和安全情绪是动物生存必需的技能 。 负面情绪一旦过多 , 很容易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等病理状态 。
而这一情绪处理过程很可能离不开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 , 这一睡眠阶段中的梦境会伴随着许多强烈情绪 。 但一个相关的疑惑是 , 前额叶皮层在白天处理这些情绪时很活跃 , 但在REM睡眠期间却异常的安静 。
为了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情绪的变化 , 研究者选取了一批小鼠并让它们不断识别安全和危险相关的声音 , 让小鼠累积不同的情绪 。 相应地 , 两种刺激带给大脑神经元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 随后 , 它们开始记录小鼠清醒和睡眠时 , 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
神经元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 , 有着接收信息的树突 , 整合信息的细胞体 , 以及输出信号的轴突 。 但是在REM阶段 , 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不同部分工作状态却不一样 , 此时尽管它们的树突被激活 , 细胞体却保持着沉默状态 。
也就是说 , 在REM睡眠期间 , 大脑能够在神经元树突部分区分不同的情绪种类 , 但是抑制了我们对情绪的过度反应 , 尤其是减少了对负面情绪的反应 。 研究指出 , 这种神经元脱钩机制有利于让我们保持身体状态的稳定 , 如果睡觉的时候仍然对许多恐惧、焦虑情绪有过度反应 , 那么很容易患上各种精神疾病 。
【陈根:一到深夜就emo,睡觉会是好的选择】显然 , 充足的睡眠不仅对于生理活动来说是重要的 , 对于情绪反应来说也是必要的 , 为了深夜不emo , 睡觉会是很好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