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

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
文章插图

【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文 | 游戏猎 , 作者丨令狐
5月26日上午 , PlayStation官方发了条推特:“以折扣价订阅PS+会员的亚洲玩家 , 在升级服务时需要补差价是技术故障 , 目前已修复 。 之前已付费开通新会员制度的老玩家 , 将得到相应补偿 。 ”
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
文章插图

简单来说 , 两天前索尼推出了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订阅服务 , 在原有的“支持线上游玩、每个月赠送免费游戏”基础上做了加强 , 加强的方式诚意不太够 , 收钱倒很用力 , 导致了一场玩家抗议 。
01 画虎不成
实际上 , 索尼要搞付费订阅的消息今年初就放出来了 。
今年1月 , 有报道称索尼在对标XGP打造自己的会员订阅制 , 微软Xbox负责人Phil Spencer还正面回应一次 , 说虽然微软的的订阅制也不算十分完美 , 但这样的方式对于玩家和厂商来说都很有帮助 。
至于友商跟风 , 他表现得很大度 , “当有人也推出和XGP类似的模式或是将游戏移植到PC平台时 , 那就更进一步说明我们之前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言下之意 , 你越学 , 越证明我们做得对 。
微软的付费订阅模式 , 正式登场于2017年3月 , 才推出的时候可谓风光无限——每个月支付9.99美元月租费 , 就能成为高贵的“Xbox Game Pass”会员 , 畅玩包括诸多Xbox One以及Xbox 360向下兼容游戏在内的近百款作品 。
更有诱惑力的是 , “Xbox Game Pass”的游戏库每个月都会有新老作品的更替 , 以保证订阅“Xbox Game Pass”的用户不断有新游戏可以畅玩 , 而高贵的付费会员们在购买“Xbox Game Pass”游戏库中的游戏以及附加内容时还享有额外的8/9折优惠 。
很可惜 , 索尼的有样学样 , 在开门第一步就翻了车 。
5月24日 , 索尼全新会员订阅服务PlayStation Plus率先在亚洲地区(除中国大陆、日本外)上线 , 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订阅服务分成3档 , 分别是“PlayStation Plus基本”“PlayStation Plus升级”和“PlayStation Plus高级” 。
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
文章插图

看名字 , 就知道不同档次的价格有区别 。 第1档的“基本”跟先前的“PlayStation Plus”区别不大 , 提供每月的免费游戏、一些商城中的小折扣 , 并允许玩家进行线上的多人游戏 , 售价每月48港币、每季度128港币、每年308港币 。
第2档“升级”包括第1档的全部内容 , 以及额外的PS4、PS5游戏订阅 , 提供的游戏有224款 。 它的月、季、年售价分别是75港币、215港币和515港币 。 第3档“高级”除了前两档的内容 , 还包括PSP、PS和PS2的经典游戏、新游戏试玩版等额外内容 , 售价为每月85港币、每季度239港币、每年599港币 。
价格看起来还算适中 , 问题在于 , 已经买过原本的PlayStation Plus订阅服务的老玩家 , 要升级成新会员的2、3两档 , 需要补差价——根据新服务的价格和“买会员时价格”的差额 , 计算出剩余服务期限每一天的单价 , 然后一次性补齐 。
而当初微软出XGP的时候 , 金会员升级成XGP会员 , 只需要10港币 。
02 恐惧和机会
付费订阅不是新东西了 。
就在这个月 , 前微软 Xbox 团队的功臣元老 Ed Fries接受了一次采访 , 在采访里 , 他谈到了对付费订阅这种模式的感受——“恐惧” 。
这位经历过雅达利地震的游戏业元老 , 早就在音乐、教育领域见到过类似的东西 , 比如“所有歌曲在此集结”的Spotify , 用他的话说 , 这玩意儿对用户来说不错 , 但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未必乐观 , “当 Spotify 起飞时 , 它摧毁了音乐业务 , 实际上将音乐业务的年收入减少了一半...”
以今年的数据来看 , 截至1月 , Game Pass仅有2500万用户 , 而截至3月 , Spotify有1.82亿用户 , 网飞有2.2亿 。 游戏行业和音乐、影视的体量比起来 , 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
当然 , 现在讨论游戏付费订阅是不是好生意 , 确实还为时过早 , 毕竟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 , 游戏公司们烧着钱圈用户 , 暂时也没把盈利当作短期目标 。 不过 , 根据索尼方面的估算 , 要养活自己旗下的工作室 , 除非订阅人数上亿 , 否则很难收回成本 。
但索尼还是入局了 , 不止微软和索尼 , 国际上的游戏巨头们 , 都在做着准备——早在2019年 , 谷歌、微软、苹果和亚马逊就都开始尝试开发游戏订阅服务 , 腾讯也推出了“即玩”平台 。
尤其这两年 , 云游戏的呼声越来越高 , 付费订阅更是被反复当作一个新的业态拿出来讨论 , 甚至被冠上“改变游戏业”的高帽 。 2021年CJ上 , 腾讯云云游戏方案负责人杨宇曾经表过态 , 说订阅模式在国外行得通是基于国外用户有这种付费习惯 , 但腾讯云游戏会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多尝试 。
按照他的理解 , 腾讯云原本是深耕视频、直播场景 , 云游戏加入后还是会有更多新玩法 , 比如在直播中 , 如果主播玩游戏进行到一半用户能直接切进来玩 , 这能够增加用户的黏性 , 转化率也会提升 , “国内的云游戏商业模式是另一层面上的创新 , 并不会走国外单纯的订阅模式” 。
当然 , 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做付费订阅模式 。
今年2月 , Valve 创始人 Gabe Newell在采访的时候提到 , 对于玩家来说 , 微软 XGP 等订阅服务是不错的选择 , V 社很乐意和这些厂商合作 , 把他们的订阅服务带到 Steam 平台 。
至于让Steam自己搞一个 , G胖表示 , 暂时没这个兴趣 。
03 搞好游戏啦先
订阅服务的关键在于 , 通过动态的服务模式 , 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 。
说到底 , 这种模式的基础在于有足够好的内容和服务 , 长期稳定的吸引住客户 , 只要有稳定的订阅数量 , 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 以及可观的现金流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 游戏行业是不是适合这个模式?游戏企业们 , 又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成功的订阅模式 , 需要给玩家的是接触内容和特殊优势的权益 , 不管月费、季费、半年费还是年费 , 用户给你花钱 , 就是图玩到够好够多的游戏 。
这点上看 , 这次索尼翻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 除了不靠谱的补差价以外 , 更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游戏阵容 。
尤其最高贵的第3档 , 所谓的PSP、PS和PS2平台的经典老游戏 , 以及PS4上已经重制的PS3游戏 , 质量实在堪忧 。 前者一共17个 , 后者则为35个 , 其中有不少就算没有订购服务也能直接购买 。 至于所谓的付费试玩 , 目前只有15款游戏 , 其中最大牌的是《地平线:西之绝境》和《赛博朋克2077》 , 是的 , 《赛博朋克2077》 。
游戏圈|订阅付费,会是游戏圈新镰刀吗?
文章插图

某种意义上 , 索尼的翻车是件好事 , 至少给游戏行业同仁们提了个醒:与其想着怎么搞钱 , 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游戏做好先 。
这一点 , 希望国内的厂家们 , 尤其某几个头部厂家 , 好好注意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