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知牛郎织女不能相逢的夜晚


在明知牛郎织女不能相逢的夜晚


文章图片


在明知牛郎织女不能相逢的夜晚


作者:黎荔
这是一篇写于七夕夜的旧文——

七夕之夜 , 仰观长空 , 浮云蔽天 , 无星无月 。 其实 , 即使是晴朗的夜晚 , 隔着城市的PM2.5 , 也很难看到 , 挂着银河的灿烂星空呈现眼前 。
据说今夜 , 有一对有情人借乌鹊之助 , 要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 我难以想象 , 织女和牛郎的距离 , 是远隔一条银河 , 也就是整个银河系 。
什么是整个银河系的距离?银河系靠得最近的两颗恒星 , 看似很近实则也距离至少几亿光年 。 太阳系只是宇宙的很小的单元 , 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 , 包含至少1000亿颗太阳 。 没有什么能形容这个距离 , 我觉得 , 只有佛经中常常形容时间悠长的芥子劫、磐石劫、阿僧祗劫、劫海等 , 差可比拟 。 甚至 , 佛经在用大海之水量来比喻劫数之多时 , 还往往要在前面加上一句“不可思议” , 因为宇宙宏大之实相不可表达 , 任何具体数量都远远不足以表达其毫厘 。
想起那个负了张爱玲的浮浪男子胡兰成 , 曾经擅弄风情地说:“每次小别 , 亦并无离愁 , 倒像是过了灯节 , 对平常日子转觉另有一种新意 。 只说银河是泪水 , 原来银河轻浅却是形容喜悦 。 ”文字固然美得宛如指间花雨缤纷 , 骨子里却是一个如此薄情的男子啊!那么急于远行 , 那么甘于别离 , 真替张爱玲恨恨不已 。
寒寂的宇宙啊!银河里的星星 , 天空的河的原野上 , 全是碎石子 , 咕噜咕噜地 , 全是碎石子 。 没有那一个翘首的织女 , 也没有那一个遥望的牛郎 。 从西方宗教的角度 , 在那众星之上 , 也并没有一位慈父 。

在大约46亿年前 , 在银河系某处 , 一片由无数死亡恒星的残骸组成的云气开始收缩 。 一颗新的恒星和一小群围绕它运行的行星诞生了 , 这就是太阳系 。 其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在这颗名为地球的行星诞生8亿年之后 , 有一小堆物质竟然开始学会了有意识地繁衍 , 变得越来越高明、复杂和多种多样 。 在这颗行星诞生46亿年之后 , 这些原本来自星星的物质 , 最终变成了这么一大群有意识、会思考、会行动的生物 , 这就是我们地球文明这一宏伟故事的梗概 。

记得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中 , 有一段比较搞笑的剧情 , 外星人用超级计算机来计算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 结果运算了很多年 , 答案是49 。 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 谁也不知道 , 不过出来众说纷纭的各种学说罢了 。 这个问题如同另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 也是永远难以知道 。 哲学的三个问题:你是谁 , 你从哪里来 , 你到哪里去 。 人类从远古探讨到现在 , 仍将永远不息地探讨下去 。 也许探求意义是人类这种物种的一个致命缺陷 , 人类费力想要探求意义的话 , 是不能谈宇宙的 , 否则“有情”就要落在“无情”中了 , 只有惆怅、悲凉、柔肠百转 , 百转而寸断 。

每次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至第三乐章 , 总觉得他在向宇宙诉情 , 在苦劝宇宙不要那样冷酷——我以为宇宙对不起贝多芬 , 宇宙应该惭愧 。 宇宙不应不答 , 众星系旋转运行 , 宛如一堆无人游戏的玩具 。 人类还是克制不住地要去和宇宙对话 , 想用手指嘴唇触及宇宙本体 , 因为“生命”是由“好奇心”“求知欲”“审美力”掺和蛋白质之类而构成的 。 “天地有情尽白发 , 人间无意了沧桑” , 人类这种情感物种 , 总要将一腔痴情投射于这个寒寂宇宙 。 古往今来将不息探讨的话题 , 还包括:没有一个人不渴望爱情 , 尽管每个人都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 , 尽管每个人的DNA图谱基本相同 。 每个人的手里 , 如捧流沙一样握住这一生不断漏掉的时间 , 他们总想弄明白 , 谁是那个最值得自己分享时间的人? ——所以 , 再过一万年 , 名为织女的女子 , 与名为牛郎的男子 , 还将替无数眺望的痴心人类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鹊桥会在事实上无法跨越的银河 。

在明知牛郎和织女不能相逢的夜晚 , 一切表达都已多余 , 温暖不了这个 。 唯有情歌貌似单纯 , 会唱的人却已经沉默 。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