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迄今为止 , 人类一共发现了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 , 不过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来自于国外的 。 这样的历史即将告一段落 , 我国也将发射自己的太空望远镜 , 寻找宇宙中的第二个地球了!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消息 , 我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 , 希望能够寻找32光年内的系外行星 , 而且是类似于地球的岩石行星!
我们知道 , 在已经发现的几千颗系外行星中 , 大部分都是巨大的气体行星 , 这是因为越大的行星越容易被发现 。 可问题在于 , 气体行星是不适宜生命居住的 , 没有稳定的固体表面 , 生物分子都没有办法稳定结合 , 怎么能孕育生命呢?因此 , 如果我们想要寻找宜居行星 , 那么一定是体积比较小的岩石行星 。
体积小 , 意味着更难以发现 。 不过 , 我国科学家艺高人胆大 , 提出了CHES这个项目 , 希望能够在银河系中找到“地球2.0”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是“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的项目负责人 , 他介绍说 , 我们将要发射一台太空望远镜 , 专门寻找系外行星 。 国外已经有很多专门寻找系外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了 , 比如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和TESS卫星等;我国也计划了其他的太空望远镜 , 比如明年发射的巡天光学舱 , 但这将是一台全新的太空望远镜 。
据介绍 , 该望远镜的口径为1.2米 , 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 。 CHES的目标 , 就是寻找地球周围32光年内的类地行星 。
那么 , CHES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寻找系外行星呢?
我们介绍过 ,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很多 , 其中两种最常用 , 那就是凌日法和径向速度法 。 所谓的凌日法 , 就是系外行星运行到宿主恒星和地球之间时 , 会导致恒星亮度短暂下降的现象 , 我们可以借此发现系外行星 。 径向速度法指的是系外行星的引力拖动宿主恒星轻微摆动时 , 会导致其光谱出现多普勒效应 , 从而被科学家发现 。
不过 , 这两种方法都不是CHES要利用的原理 , 我国科学家希望利用另一种手段来寻找系外行星 , 这种方法叫作天体测量法 。
天体测量法的原理并不难 , 其本质也是通过系外行星对宿主恒星的拖动效应进行观测 , 这一点和径向速度法相同 。 不过 , 径向速度法是根据恒星摆动时光谱发生的红移或蓝移判断系外行星的存在 , 而天体测量法是直接观测恒星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 。 也就是说 , 天体测量法要更加直接一点 。
不过 , 这种方法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极少被使用 , 仅有很少的系外行星是通过这个方法发现的 , 截至2016年 , 仅有HD 176051 b这一颗系外行星是通过天体测量法发现的 。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 , 因为这样的观测太难了 。
我们知道 , 尽管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得多 , 但也足以拖动恒星在空间中摆动 。 以太阳系为例 , 木星的质量仅有太阳的1/1000左右 , 但它的引力足以将太阳系的质心最多拖出太阳表面几十万公里!这是这样的引力作用 , 成为了天体测量法和径向速度法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基础 。
但是 , 银河系中的恒星距离我们都太遥远了 , 最近的比邻星在4.22光年以外 , 远一点的在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光年以外 。 在这么远的距离下 , 几十万公里的变化几乎等于不存在 。 这就是天文观测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分辨率 。
我做过一个比喻 , 假设寻找系外行星是一个人计算自己每天走多少步一样 , 径向速度法相当于借助手机软件来统计 , 简单快捷;天体测量法类似于自己数数 , 虽然准确一些 , 但难度更大 。
因此 , 天体测量法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 一是仪器精度要足够高 , 二是观测时间足够长 , 三是系外行星的质量足够大并且轨道足够远 。
推荐阅读
- 灭绝的史前生物再次出现,生命是一遍遍的轮回吗?每13万年循环一次
- 系外行星很难被直接探测到,人类已经开发了五种方法来寻找它们!
- 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回事?
- 前苏联科学家到底有多疯狂 为了打造超级军队而进行“人猿杂交”实验
- 科学家警告:地球大气层将打破平衡,氧含量将重回24亿年前
- 特斯拉与瑟尔:科学家早已找到免费能源?为什么禁止研究使用?
- 极其罕见!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树,树龄估计5485年
- 3女3男科学家一起进入封闭舱,一年后出来,结果怎样了?
- 元宇宙的“性侵”事件,是对现实世界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