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它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它是航天飞机的心脏 , 重点是人类航空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 , 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 目前的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 , 美国和英国占占主导地位 , 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足1% 。
2020年的进口普通税率为11%左右 , 而美国的航空发动机主要为本国生产 , 少付了税率 , 多了一项出口款 。 零部件的来源成本由此拉开较大的差距 。
(3)技术的落后
目前的全球航空产业链结构占比中 , 美国占据52% , 中国占7% , 中国的产业规模在1356-2035亿元之间 。 占比的数据充分反映出技术的发展进度 , 中国的技术滞后 , 想发射卫星等就要进口 , 花费较大 。
三、短板在哪 , “我”就补哪
2020年 ,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是226亿美元 , 中国的预算约20亿美元 , 特朗普上台后 , 实现了商业载人飞行 , 又是一笔可观的来源 , 该项目的执行公司是SpaceX , 在美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上 , 提供了一系列的彪悍史 。
美国在航天的发展 , 不仅在零部件方面有优势 , 在发射一方面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 。 看一组数据 , 目前 , 我国最具优势之一的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本为1万美元/公斤 , 而美国的SpaceX公司猎鹰9号发射成本为0.22万美元/公斤 。
SpaceX研制出火箭的很多可回收材料 , 使美国可以持续朝太空发射卫星和航天飞船 , 大大地减少了发射成本 , 这一点就很恐怖 。 这意味着 , 美国率先拥有了低成本大型载荷发射入轨道的工具和模式 , 航天器的运营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发射的分摊费用 。
美国这么厉害 , 中国还有可能吗?有的 , 中国作为航天领域的后起之秀 , 后劲十足 ,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 其他国家进出口额下降的 。 但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 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 , 由于最先控制住疫情 , 把握住机会 , 出手“快很准” , 在航空领域有不小的成就 。
其中最为可喜的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的圆满完成 , 虽然探月工程比美国晚了51年 。 但是 , 美国自1969年探月之后 , 再未发展进行相关进程 , 已然成为了历史 , 中国现在就这方面的成果 , 可以说探月的进程上我们和美国并肩了 。
我国较大的短板在航空发动机的改进、重要零部件的研发 。 我国疫情期间出口量增加最快 , 与其他国家有了更多的合作 , 借此良机 , 航天企业也应加快与他国的交流频率 , 争取突破技术的卡脖子现状 。
“十三五”的规划 , 有利于实现高质量航天发展 , 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 5G网和北斗卫星系统的覆盖 , 为我国航天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便利 。 我国现发展重点是突破高端零部件的生产 。 目前的困难有两大类:
(1)某些零件研发的瓶颈
某些零件虽小 , 但对技术的要求很严格 , 需要考虑到材料、结构、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 。 所以一个零件的研发 , 基础投入是巨大的 , 而且由于美国的技术垄断 , 没有成熟的零件可以参考 , 需要多次验证零件的可实用性 。
在研发出来之前其不具有商品价值 , 也就是说纯投入零回报 , 这无疑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 。 所以一些零件的研发极贵 。
今年的疫情我国抓住了机遇 , 各国依赖我国的出口产品 ,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 先打航天零件的价格战 , 减少研发成本;之后 , 再促进与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 为瓶颈技术的突破 , 寻找新思路 。
吸纳人才也是技术进步的基石 , 留学生大批回国发展 , 抓住时机 , 知人善用 , 不流失人才 , 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
今年我国教育系统增加了多门课程 , 可以将航天知识录入系统 , 还可以开设大学生相关的网络课程 , 普及航天知识 , 达到一个宣传的目的 , 为后续人才的储备打基础 。
(2)多因素改变
中美航天零件的差距 ,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 出技术外还有多种因素 。
中国从事航天的员工约30万人 , 每年的开支为600亿元 , 而美国SpaceX员工在6000—7000人 , 但是技术比我们先进 。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我们都知道 , 相关部门应裁撤与研发无关的人员 , 节约资源 , 将经费更多投入到研制中 。
中国航天局主要研究部门是航天科技集团 , 下属几个研究院 , 近几年有中科院的参与 。 美国航天局拥有十大中心 , 配置四家企业 , 世界前四的军工/防务供应商的;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 文中反复提到的SpaceX , 和他们相比就是小弟见到大哥 。
推荐阅读
- 美国成功登陆火星,喜悦却被一个噩耗冲散!中国航天越追越近了!
- 多颗卫星发现地球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出现异常,霍金预言将成真?
- 一声巨响,一箭双星发射失利,升空8分钟出现意外,24亿元打水漂
- 穿越日冕,探索太阳风,帕克太阳探测器为人类揭秘
- 2019年我国探月总师揭露:美国突然中断信息共享,后索要珍贵数据
- 物理学停滞100年,出现两大禁区,导致人类科技被锁死?
- 小行星与地球的最小距离达到什么程度,才不会被吸引撞向地球?
- 太空漫步第一人——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为何上太空还要带手枪?
- 月球上有200多吨垃圾,都是宇航员留下的?为何离开的时候不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