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来自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患者之间的生物学区别 。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 科学家们发现 , 与具有低度或无精神病特征的对照组相比 , 精神病患者的纹状体(前脑的一个区域)大了10% 。
心理变态者 , 或具有心理变态特质的人 , 是指具有自负和反社会倾向的人 。 这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内疚感 , 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 在某些情况下还有犯罪倾向 。
纹状体是前脑的一部分 , 是包含整个大脑的皮质下区域 , 它协调认知的众多要素 , 包括运动和行动规划、决策、动机、强化和奖励感知 。
以前的研究表明 , 精神病患者有过度活跃的纹状体 , 但其大小对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证实 。 新的研究表明 , 表现出精神变态倾向的人和没有这种倾向的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差异 。 虽然不是所有具有精神病特质的人最终都会违反法律 , 也不是所有的罪犯都符合精神病的标准 , 但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关联 。 还有重要的证据表明 , 精神病态与更具攻击性的行为有关 。
对生物学在反社会和犯罪行为中的作用的理解可能有助于改进现有的行为理论 , 并为政策和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 为了进行他们的研究 , 神经科学家扫描了美国120名参与者的大脑 , 并使用心理病理学检查表对他们进行访谈 , 这是一种心理评估工具 , 用于确定个人是否存在心理病理学特征 。
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奥利维亚-蔡(Olivia Choy)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 , 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我们对反社会行为(如精神病态)背后的知识 。 我们发现 , 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 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反社会和非反社会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 在这种情况下 , 大脑结构的大小 。 \"
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Olivia Choy助理教授 , 目前正在展示人类纹状体的图示 。
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系的阿德里安-雷恩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 , 他说:\"由于生物特征 , 如一个人的纹状体大小 , 可以从父母那里遗传给孩子 , 这些发现为精神病态的神经发育观点提供了更多支持--这些罪犯的大脑在整个童年和青春期没有正常发育 。 \"
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犯罪学、刑事司法和应急管理学院的罗伯特-舒格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 , 他补充说:\"在社区样本中使用精神病态检查表仍然是一种新颖的科学方法 。 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在监狱中的个人的精神病态特征 , 而是那些每天走在我们中间的人的精神病态特征\" 。
阿拉巴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德烈-格伦(Andrea Glenn)在强调联合研究小组所做工作的意义时说:\"通过复制和扩展先前的工作 , 这项研究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 即精神变态与纹状体的结构差异有关 , 这个大脑区域在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各种重要过程中很重要 。 未来的研究将需要了解可能导致这些结构差异的因素\" 。
该研究的结果最近发表在同行评议的学术刊物《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 。
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和访谈结果的分析 , 以筛查精神病症 , 研究人员将拥有较大的纹状体与对刺激的需求增加联系起来 , 通过刺激和兴奋 , 以及冲动行为的可能性更高 。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一部分 , 基底神经节是由大脑中心深处的神经元群组成的 。 基底神经节接收来自大脑皮层的信号 , 而大脑皮层控制着认知、社会行为和辨别哪些感官信息值得关注 。
然而 , 在过去20年中 , 人们对纹状体的理解已经扩大 , 产生了该区域与社会行为困难有关的暗示 。 以前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在具有精神病特征的成年女性中是否观察到纹状体增大的问题 。
这些神经科学家说 , 在他们对120人的研究中 , 他们检查了12名女性 , 并首次观察到精神变态与女性纹状体增大有关 , 就像男性一样 。 在人类发育过程中 , 纹状体通常会随着儿童的成熟而变小 , 这表明精神变态可能与大脑发育方式的差异有关 。
推荐阅读
- 复发/难治性滤泡型淋巴瘤CAR-T细胞疗法Kymriah获FDA加速批准
- 比玛雅更早的文明,在南美洲被发现,与中国人有关?
- 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奥株新冠疫苗最快有望10月接种
- “钢铁侠战衣”能研制出来吗?科学家:克服三个问题,人人都是钢铁侠
- 人类不该遵守“一夫一妻”制?科学家提出新观点:或导致物种灭绝
- 重大发现:巴拿马猴子可能步入石器时代,地球或出现第二文明?
- 一天耕地1000多亩,这一台大国重器实在太牛,堪称外星黑科技
- 又一次震惊了!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白矮星爆炸
- 逼乎牛人提问:进化论怎么解释我经历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