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


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


文章图片


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


文章图片


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


文章图片


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


说到豹子 , 眼前浮现的是它们一身柔软的皮毛 , 遍布精美的斑纹 。 但有一种黑豹 , 全身黑色 , 一到晚上就完全融入黑暗中 , 难以辨识 。 只有在白天 , 阳光照射下来 , 才能看到黑豹身上隐约的斑点 。

【一黑豹与一花豹现身印度,相处4年不离不弃,别的交配后各奔东西】黑豹并不常见 , 它们喜欢生活在热带雨林里 , 分布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 。 据科学网有关数据显示 , 现存豹子里约有11%是黑豹 。 黑豹大部分被发现于东南亚 , 其中马来半岛占90%的数量 , 非洲则比较少见 。

更奇怪的是 , 印度有1只公黑豹与1只母花豹生活在一起 , 4年不离不弃 , 白天趴树上睡觉 , 夜晚藏暗处捕猎 。
01一只公黑豹与一只母花豹形影不离 , 共同生活了4年豹子是独居动物 , 各自都有很强的领地观念 , 不允许其他的豹子来侵犯 。 只有在繁殖期时 , 雌性会与雄性一同出现 , 完成交配之后 , 也不会共同生活 。
所以 , 母豹通常要独自承担生娃、带娃的责任 , 从孕期到小豹子独立 , 不仅要喂饱自己 , 还要养育好小豹子 , 教会它们生存技巧 。 母豹子其实很辛苦 。
但在豹子的世界里 , 也有与众不同的个体 。 据《每日星报》报道 , 在印度纳加尔霍尔国家公园里有一只雄性黑豹 , 与一只雌性花豹形影不离 , 共同生活了4年 , 也许还会在一起更久 。

公黑豹对母花豹很忠贞 , 一起生活的4年里 , 它们与其他的豹子一样 , 白天常常是懒洋洋地趴在树干上睡觉 , 晚上就一起去捕猎 , 共同分享猎物 。
它们总是一起行走在森林里 , 仿佛是彼此的影子 , 无论是不是在繁殖期 , 都不曾分离 , 与喜欢其他独居的花豹完全不同 。
只是不知道它们生下的小豹子 , 是不是遍体黑色呢?也许是有黑色的 , 也有带花斑的吧!

黑豹平常就睡在树上 , 没有洞穴 , 但怀孕的母豹要生崽时 , 会找到天然的树洞、岩洞 , 让小豹子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
小豹子长到4个月大才断奶 , 母豹会逐渐教小豹学习捕猎 , 直到12-18个月后小豹学会独立生活 。
02豹子的黑色型变种 , 同一窝幼崽有的全黑 , 有的带花斑有的动物会出现白化个体 , 例如白色的鹿、白色的虎、白色的骆驼 。 黑豹 , 则是豹子的黑化现象 , 白化症刚好相反 。
黑豹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黑色素过量的黑化现象 , 皮肤和毛发都呈现黑色 , 并不属于独立的物种 。
人们平常说的黑豹 , 一般指黑色花豹和黑色美洲豹 , 但两者还是有些分别 , 花豹黑化是由ASIP基因(刺豚鼠毛色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造成;美洲豹的黑化则是由MC1R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

不过 , 黑豹并不具备稳定的基因 , 同一窝出生的小豹 , 有的可能带有花斑 , 有的则可能是遍体黑色 。
为什么黑豹大多分布在东南亚 , 非洲只是少量呢?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 茂盛幽深 , 就算是白天黑豹仍然可以借助树林隐蔽自己 。
而在非洲 , 黑色在野外显得很突出 , 暴露了自己 , 容易被其他捕猎者发现 , 自身在捕猎时也难以得手 , 所以非洲黑豹会因为难以捕到猎物而数量变少 。
03通体黑色细看有斑纹 , 一双黄色的眼睛很锐利在体形与身材方面 , 黑化的豹子 , 与正常的豹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 我们就以花豹的黑化个体为主 , 来说一说黑豹吧!
黑豹体形低矮、修长、强壮 , 脑袋圆圆的 , 腮边有须 , 尾巴长长的 。 一双眼睛如幽灵般 , 十分犀利 。

其实 , 黑豹看上去黑黝黝的 , 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到隐约的斑纹 。 有时候它们的黑化程度会呈现棕黑色 , 而斑纹就是黑色 。
在夜晚 , 黑色是很好的伪装 , 能帮助黑豹隐身 。 一只黑豹行走在黑夜里 , 仿佛完全融入了黑暗中 , 难以看清它的身形 。
黑豹的瞳孔带有眩光的寒冷 , 虹膜为黄色 , 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 , 眼神锐利 , 仿佛能穿透夜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