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游云南 正当时 | 这里是怒江……( 二 )


{独龙江
怒江河流密布
独龙江被认定为
“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
是我国原生态保存
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碧绿的江水向前奔腾
生生不息
就像这里居住的古老民族
独龙族
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
其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
都令人心生向往
{怒江激流皮划艇
怒江独特的水流地势
造就了它作为
激流皮划艇赛事的天然比赛场地
水质优良、水流湍急
河道形态多样
是世界顶级野水漂流运动的优选地



冬日的怒江天高云阔
江水碧绿
皮划艇运动员们在
时而汹涌奔腾
时而水缓岸阔的怒江中



奋力划桨 , 极速前进
在悬岸暗礁、激流险滩
漩涡狂涛中劈波斩浪
尽展水上运动
惊险、激情的魅力
怒江的村庄
{丙中洛
丙中洛是一个位于贡山县北部
的传统民族小镇
既是怒江大峡谷的北端宝地
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相传丙中洛周围有十座神山
人们在神的庇佑下共同生活
只有来到这里
才知道为什么是“人神共居”之地



这里村落寥寥
鸡犬相闻
恍如人间仙境
经过岁月的洗礼
风雨的敲打
它仍然保留着最初那般纯净的模样
{老姆登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
意为“人与神都喜欢来的地方”
村庄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处
在这你能听到歌声回荡在峡谷
悠扬婉转 , 久久不绝



从村口的观景台望去
远处的皇冠山
“之”字形的盘山公路
从重峦叠嶂中奔腾而来的怒江
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



{雾里村
雾里村是位于丙中洛的
一个神秘古老村落
该村常年被雾气环绕
朦胧、迷离
仙气十足
村庄名字也由此而来
迷雾过后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传统的怒族木屋错落有致
矗立在怒江边的田野上
高山丛林之中
伴随着袅袅的炊烟
静谧如油画一般
令人沉醉
怒江的服饰
{独龙毯
在独龙语里
独龙毯叫“约多”
是独龙人不可缺少的衣物
也几乎成了独龙族的
一种服饰符号



独龙毯艳丽明朗
结实耐磨
昼可为衣 , 夜可当被
多用腰机手工耿织成
纺织工艺精湛
充分体现了
独龙族人的审美观念
和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
{怒族服饰
怒族男子的服饰风格古朴素雅
色彩以白色为基调
戴坠红飘带的白包头
下着短裤



怒族妇女穿麻布做成的右衽短装
下装为长裙
头戴用彩珠连串的珠珠帽
怒语称“卢批靠”
胸前挂彩色串珠
怒语称“夏委”
到怒江一趟
从头到脚体验一下民族服饰
定会让你爱上这身装束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
因服饰颜色的差异
【高原|游云南 正当时 | 这里是怒江……】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
白、黑僳僳妇女普遍右衽上衣
麻布长裙



她们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
海贝或银饰
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
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
僳僳语称做“拉白里底”
花僳僳服饰鲜艳
妇女头戴花布头巾
耳坠大铜环或银环



各地傈僳族男子喜用
青、黑、白色布作包头
穿自织的麻布长衫或短衫
来怒江看看傈僳族服饰
看你是否分得清
怒江的人文
{普米族搓蹉舞
“搓磋”为普米语
“搓”意为舞
“蹉”意为跳
搓蹉舞又称“四弦舞”“羊皮舞”
是一种象征团结友爱
吉祥幸福的欢快民间舞蹈



它保留了古代歌、舞、乐
三位一体的特点
队形、舞步变化丰富
有张有弛
要是来到怒江
那就一起欢快的跳起搓蹉舞吧
{独龙文面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仅有的聚集地
这里曾有一种特有的习俗
妇女文面
对于独龙族文面习俗的由来
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是独龙族女子的成年礼
有人认为与独龙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