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产生生殖隔离吗?野生和圈养大熊猫难以通婚,时间长了会怎样?( 二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野生大熊猫和人工大熊猫不会因为无法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 。
但是 , 为了让人工饲养环境下的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能够实现“通婚” , 进行基因交流 , 复壮野外濒危小种群 , 现如今我们会采取“人工大熊猫野外引种”的方式 。

所谓的野外引种 , 就是将经过野化培训的圈养雌性大熊猫 , 放入野外 , 让它在野外“比武招亲” 。
野生雄性大熊猫收到雌性的信息后 , 就会“报名” , 一番打斗后 , 强壮的个体成功获得了雌性的注意力 , 与之交配后离开 。
就这样 , 雌性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成功 ,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 , 它还会在野外独自怀孕 , 生产 , 觅食 , 以及带娃 。

等到娃娃长大到一定时间后 , 工作人员就会根据雌性大熊猫佩戴的项圈 , 定位到它的位置 , 然后将其再带回人工环境中 。
2019年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乔乔” , 就是这样回到野外的 , 它在当年3月被送到天台山参加野外引种 , 4月初就和野生雄性大熊猫相遇并成功交配 , 9月份在野外产下一对双胞胎 , 12月份 , 幼崽长大到一定年纪 , 工作人员就将它们“回捕” , 将其带到人工环境下接受仔细检查 。

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之间的“通婚” , 还能够通过“野外引种”来调节 , 而栖息地破碎 , 导致部分大熊猫无法与外界大熊猫进行生殖交流 , 才是最让我们心痛的行为 。
大熊猫对栖息地的要求较高 , 而且它们的栖息地会被村庄 , 农田 , 高速公路等切割 , 导致它们无法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个区域求偶 , 只能在小范围内寻找对象 。

这必然会导致近亲繁殖的存在 , 而近亲繁殖又会影响到野生大熊猫的生存 , 造成生存能力下降 , 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小范围的灭绝事件 。
所以需要解决“通婚不畅”的不是只有圈养大熊猫 , 还有栖息地破碎的问题 , 修复大熊猫的栖息地 , 打通生态走廊 , 才能解决野生动物近亲繁殖 , 基因退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