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空间站建设传统的办法就是“搭积木” , 国际空间站是这样 , 中国空间站其实也是这样 , 主要还是因为缺少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 例如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俄罗斯的曙光号升空开始算起 , 到目前为止在轨运行24年之久 , 总重量接近500吨 , 是没有办法一次性发射升空的 。
中国空间站也是如此 , 建设阶段便是“搭积木”的过程 ,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 随着神舟十三号6个月太空飞行后顺利返回地球 , 意味着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圆满收官 , 中国掌握了空间站建设的所有关键技术;二是空间站建设阶段 , 一共有六次发射任务 , 分别是两个载人飞船、两个货运飞船以及两个实验舱 。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经在5月前往空间站 , 目前停泊在天和核心舱的后向对接口 , 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乘组带去了充足的物资 。 6次发射任务环环相扣 , 如果第一个出现问题第二个就打不上去 , 因此每一次发射都至关重要 。
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完成垂直转运 , 接下来会有大约一个星期的发射前准备工作 。 有消息称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是在6月5日 , 三名航天员乘组早已经确定 , 但尚未公开乘组名单 。 根据现有的消息来看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02号航天员大概率是刘洋了 。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就是“搭积木” , 天和核心舱作为积木的核心 , 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实验舱甚至是未来将要发射的巡天望远镜都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是“两船一舱”构型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分别停靠在天和核心舱的前后对接口上 , 整体呈现“一字形”构型 , 空间站最终建设完成后会成为标准的“T字形”构型 。
那么空间站在从“一字形”到“T字形”中间会经历什么变化?
先来看天和核心舱的结构 , 全长达到16.6米长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 具备长期自主飞行的能力 , 在节点舱上一共有两个对接口、两个停泊口和一个出舱口 , 在天和核心舱后还有一个对接口 , 那么计算下来天和核心舱上便一共有三个对接口和两个停泊口 。
对接口是为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准备的 , 而停泊口是为了两个实验舱准备的 。
1、按照计划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6月初发射 , 入轨后会停靠在天和核心舱的径向对接口 , 此时空间站组合体将会是“三船一舱”构型;
2、7月份“问天”实验舱会发射入轨 , 因此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需要让出对接口 , 空间站组合体短暂的变成“两船一舱”结构 , 待“问天”实验舱入轨对接之后 , 空间站变成“两船两舱”结构;
3、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需要停靠节点舱的水平停泊口上 , 因此需要进行水平转位 , 从前向对接口转移到水平停泊口 , 空间站组合体依然是“两船两舱” , 但是构型发生变化;
4、10月份“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 , 同样是先停靠在前向对接口 , 这个时候空间站组合体是“两船三舱”结构 , 之后再进行水平转位动作 , 停靠在另外一个停泊口上 , “两船三舱”的空间站组合体构型发生变化 , 这个时候变成了标准的“T字形”结构 。
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入轨完成对接 , 中国空间站算是正式完成建设 , 在12月份前后会进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工作 。
这个时候“T字形”的空间站还会有变化 , 首先是天舟四号从后向对接口转移到前向对接口 , 给天舟五号让出位置 , 之后便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下行 , 给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让出位置 。 最终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会进行太空会师 , 六名航天员在轨飞行5-10天的时间 。
在天和核心舱上有三个休息区和一个卫生间 , 在“问天”实验舱上也有三个休息区和一个卫生间 , 因此说中国空间站是满足短期内6名航天员在轨飞行的 , 而不用像国际空间站一样 , 当宇航员过多的时候需要把自己“挂”在侧壁上休息 。
推荐阅读
- 神州十四号即将升空,将有可能在这天发射,刚回来为何又上去?
- 神舟十四号发射在即!有没有可能?航天员选定有刘洋?
- 四川科技馆,揭开了宇宙空间站的神秘面纱
- 危险!美国卫星“意外”变轨,接近中国空间站,咱们能用机械臂抓获吗?
- 人死后会去哪里?死亡后会经历什么?从科学角度解释死亡的意义
- 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回到地面后不再露面了?她还会去空间站吗
- 蒸汽相氟化氢对晶片清洗和氧化物刻蚀的表征
- 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获专家共识
- 猫为何不怕老虎?96%相似的基因,唯一的差别也许你已经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