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北一对夫妻丢下5岁的女儿自杀,23年后女儿给父母开棺验DNA( 二 )



他们坐火车到了武汉 , 想在这里转车 , 但吴世元的钱包被小偷偷走了 , 身无分文的吴世元只好滞留在武汉 , 并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挣路费 。
也就是在这家餐馆 , 吴世元结识了一个湖北老乡 , 此人叫江长涛 。
1990年7月23日这天 , 吴世元要出门买东西 , 由于和江长涛一来二去已经熟悉了 , 就让他帮着看一会儿孩子 , 结果吴世元回来的时候 , 姐弟俩就剩下了吴家雨 , 而吴家燚不见了 。
吴世元大叫一声“坏了”便带着女儿到处去寻找吴家燚 , 但怎么也找不到 。
这时 , 吴世元才明白了 , 原来江长涛是一个人贩子 , 甚至他的名字都是假的 , 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他呢?
后来 , 吴家雨的母亲工作也不干了 , 夫妻俩把女儿送回老家 , 开启了艰难的寻子之路 。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 , 吴世元和王振荣走遍了大江南北 , 到处打听有关于吴家燚的消息 , 为此他们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 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 但结果吴家燚依然杳无音信 。
他们把这两年充满了血泪的经历写进了日记里 , 也就是后来吴家雨从箱子里拿出来的那本日记 。

“燚儿 , 我们已经来到云南一个多月了 , 等我身体好了 , 一定会来找你 , 燚儿 , 我夜里总是梦到你 , 你到底在什么地方 , 我的燚儿 , 你可一定要记得妈妈的脸 。 ”
“从你丢失的那一天开始 , 到今天我们每一天都在担忧 , 我们恐怕要在痛苦中过日子了 。 ”
日记里的内容可谓字字锥心 , 句句泣血 , 让人感受到了寻亲的过程是如此心碎 。
越是找下去 , 夫妻俩就越疲惫 , 也越绝望 , 他们的心情非常糟糕 , 脾气也越来越大 , 吵架、互相指责成了家常便饭 。
吴世元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 会指责妻子不该去那么远的地方打工 , 而王振荣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 也会指责丈夫太粗心 , 把儿子弄丢了 。
其实 , 吴世元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和自责的 , 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人能够读懂我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 泪水和汗水已经习惯地使我陶醉于忧伤、凄凉和痛苦之中 , 我现在没有任何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 ”

丢失儿子的懊悔 , 让吴世元极度绝望 , 于是夫妻俩就在寻子整整两周年之后的1992年7月23日这天选择了自杀 。
这天吴世元点燃了自制火药 , 夫妻俩当场被炸死 , 屋内一片狼藉 , 屋顶也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 , 由于吴家雨被父亲用被子包裹起来 , 还被推到了一边 , 算是躲过了一劫 。
吴家雨听奶奶讲完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 这才知道 , 她还有一个弟弟 。
当时年仅九岁的吴家雨 , 在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 , 那就是以后长大了一定要找到弟弟 。
当吴家雨渐渐长大之后 , 吴家雨的爷爷奶奶年纪也越来越大 , 非常懂事的吴家雨不想让爷爷奶奶太劳累 , 所以读完小学后就选择了辍学 。

吴家雨辍学后 , 在家里帮着爷爷奶奶干了2年农活 , 15岁就离开了家 , 去了城里的餐馆当服务员 , 干了3年后 , 18岁的吴家雨又去了电子厂打工 。
无论吴家雨走到哪里 , 她都带着父母留下来的那本日记 , 这是父母留给她的唯一的东西 , 日记成了家庭记忆的一部分 。
吴家雨会在晚上 , 一遍又一遍翻看日记 , 已经泛黄的纸张上有斑驳的泪痕 , 吴家雨明白了 , 这是父母一边哭一边写的 。
吴家雨也跟着难过起来 , 寻找弟弟的念头更加强烈 , 她要接过父母寻亲的接力棒 , 找到弟弟 , 把那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找回来 。
“当时我就想 , 虽然爸爸妈妈都不在了 , 但是他还有姐姐 , 我把他找回来 , 只要我们姐弟俩在 , 我们这个家就还在 。 ”后来 , 吴家雨在电视采访中 , 边哭着边说出了她当时的想法 。

心愿是很美好的 , 但现实非常残酷 , 18岁的吴家雨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弟弟 , 毕竟这是她的父母 , 两个成年人花了两年时间都做不到的事情 。
吴家雨跟厂里的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 , 提了寻亲的事 , 那位姐姐非常热心 , 带着吴家雨去了网吧 , 由于吴家雨没怎么接触过电脑 , 不知道怎么操作 , 那位姐姐就替吴家雨在网上登了一条寻人启事 。
吴家雨所掌握的弟弟的信息非常有限 , 连照片都没有 , 仅仅有以下信息:吴家燚这个名字 , 还有弟弟右耳后面有一个类似于肉丁的胎记 , 另外就是2岁半在武昌火车站被人贩子拐走 。
寻人启事登记好了之后 , 吴家雨只要晚上不加班 , 就会去网吧看看有没有反馈 , 对于月工资只有三四百块的她来说 , 网吧每小时两块钱的费用 , 不算便宜了 , 但为了找弟弟 , 她甘心花这笔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