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4飞向天和,超级拼装即刻上演,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唯一


神舟14飞向天和,超级拼装即刻上演,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唯一


文章图片


神舟14飞向天和,超级拼装即刻上演,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唯一


6月5日 , 神舟14飞船载着三位航天员飞向中国空间站 , 准备实施最后阶段的组装工作 。

在2020年的时候 , 中国就试飞了可以载7位航天员的新一代载人飞船 , 那么为什么到了2022年的今天 , 中国空间站还是要用老款的神舟飞船来运送航天员呢 。
其实飞船和汽车、飞机之类的运输工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具体型号 , 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成熟期 。

神舟飞船从1992年开始研制 , 1999年第1次试飞 , 2003年首次载人飞行 , 一直到2016年发射神舟11号飞船 , 才实现了技术状态稳定 。
这个周期与美国、俄罗斯的研制周期是基本上相同的 。 这么一种稳定可靠的飞船 , 当然要让它长期发挥作用 。
另外 , 新研制的7人飞船主要是为了星际航行而设计的 。
之所以管它叫星际飞船 , 主要是因为它不但拥有厚重的深空辐射防护层 , 返回地球的时候也是按照第二宇宙速度接触大气层的 。
这个速度比神舟飞船的每秒7.8千米要快得多 , 能量大一倍 。 用它来执行低轨道载人飞行任务 , 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
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 , 这次执行空间站飞行任务的成员组 , 在宇宙空间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
不但要完成“问天”、“梦天”两个科学实验舱的对接和安装任务 , 还要对设备进行测试 。
另外还要进行舱外行走接通管道、线路 , 并且展开梦天舱上的小型机械臂 , 让它能够与核心舱上的大型机械臂配合行动 , 工作还是挺忙的 。
从理论上说 , 空间站在设计之初 , 就考虑到了怎么才能在宇宙空间里搭建 。
所以每一个舱段都设计成模块化的 。
在对接口上 , 不但有机械配合装置 , 还有电缆、管道的对接头 。
锁在一起就能完成绝大部分连接任务 , 这与乐高玩具的拼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那么 , 航天员为啥还一定要出舱工作呢?就是为了看风景吗?

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工程师再努力 , 也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自动化 。
一些涉及到流体的设备 , 是机械臂没有办法完成的 。
机械臂一共只有7个自由度 , 和人类的胳膊是一样的 , 但是唯独没有手 。
我们还是需要航天员爬到舱外 , 打开设备盖子 , 戴着厚重的橡胶手套来接管道、拧螺丝、扳阀门 。
舱外操作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 。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存 , 在宇航服里要保持一定的大气压 , 一方面是为了给航天员呼吸 ,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血管爆裂 。
然而这点气压就会让航天服充气膨胀起来 。 航天员实际上就像充气套头木偶一样 , 哪怕活动一下关节 , 也要和自己的航天服较劲 。
这就是梦天实验舱上 , 那台小型机械臂和小型气闸舱的意义 。
航天员不可能穿小型气闸舱进入宇宙 , 但有很多实验是要把材料或者物品暴露在宇宙里 , 让太阳风 , 宇宙射线和真空环境无情摧残 , 看看它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
实验完成之后还要从宇宙里拿回来 , 再次通过神舟飞船带回地面分析 。
这个过程 , 如果能够不麻烦航天员出舱 , 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 。
航天员只要把实验器材塞进这个小型气闸舱里 , 关闭舱门 , 再用小型机械臂把它固定到舱外实验架子上 , 就可以开展工作了 。

如果空间站在运行一切正常 , 那么这套小型机构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当高的 。
神舟14号和15号飞船任务完成之后 , 中国空间站就将具备全面科研能力 。
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空间站设计理念和技术设备 , 有很多概念 , 是国外想在下一代空间站上实现的 , 而中国空间站已经用上了 。
我们的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更加简洁、更加先进 ,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
如果美国不能够迅速的发射和组装商业空间站 , 那么可能到了2024年之后 , 中国空间站就是太空里唯一的载人航天长期飞行设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