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发热,往往成为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最新研究,揭晓了真相


为何发热,往往成为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最新研究,揭晓了真相


文章图片


为何发热,往往成为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最新研究,揭晓了真相


文章图片


为何发热,往往成为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最新研究,揭晓了真相


受covid-19的影响 , 每日监测温度更成为了大家的日常操作 。

实际上 , 不仅仅是新冠疫情 , 以往的流感、非典等疫情 , 测体温往往都是很多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重要依据 。
多数人认为 , 人体出现发烧 , 说明病毒已经侵入人体 , 人体开启了防御模式 。
但最新研究却发现 , 这一切背后主要是大脑在指挥 , 是神经系统一直指挥着免疫系统 , 人体遭受病毒感染后 , 大脑会充当司令官 , 协调一系列行为与生理变化 。

一旦遭受病毒感染 , 为何会常常发热?《自然》研究揭示背后原因
近日 , 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论文 。
来自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Dulac教授 , 与其他研究人员通过老鼠实验 , 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脑细胞 , 而这种脑细胞恰好在察觉免疫系统遭受感染后发生变化后 , 进而引发发热、畏寒、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

通过研究发现 , 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胞与血液和外周免疫系统接触 。
一旦被激活后 ,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 从而有效激活下丘脑所发现的神经元 , 最终引发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症状 。
通过这项新研究发现 , 能够对感染细菌、病毒后为何发烧 , 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

人体的正常体温 , 究竟是多少?
本质而言 , 发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本能 , 是有效帮助我们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 , 能够及时进行消除 。 但若高烧持续不退 , 却可能会然给人体免疫系统出现瘫痪 , 反而会更加危险 。
许多细心的人测量了额头、手腕和耳朵之后 , 发现所获得的温度有差异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般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至37度左右 , 根据测定方式的不同 , 人的正常体温也不是一定的 ,体温由小脑和下丘脑控制 , 使人体热量的产生和释放比较稳定 , 从而维持体温的正常 。
体温一般分为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温 。
体表体温主要为腋下体温、口腔舌下体温 , 通常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另一个则是深部体温 , 比较稳定和准确 , 通常以直肠的体温测量为代表 。

37度就算发烧了吗?
从上文得知 , 37度并不能算作发烧 。
从腋下测量的体温上限值通常就为37度 , 如果是患者刚运动后 , 测量值就有很可能达到上限值 。
而在平静的状态下 , 温度就不会达到37度 , 所以如果身体没有其他症状产生 , 就大可不必担心 。
测量时则要注意在测量前多喝水 , 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测量体温 , 看看体温是否有升高的倾向 。
而且人的体温不是一定不变的 , 一般来说下午的时间段体温相对较高 , 黎明时体温相对较低 , 这都是身体与外界产生热交换所导致 。

体温越高 , 免疫力就越强?
体温越高免疫力就越强 , 这是错误的 。
低热度范围一般在37.3至38.5℃之间 , 低热度是人体的保护反应 , 除了可以去除一部分炎症外 , 还可以提高我们人体的代谢能力 , 从而杀死一部分病原菌 , 病毒 , 支原体 , 衣原体等病原菌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对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 。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 , 并且体温超过38.5℃ , 就会影响我们人体的正常功能 , 不仅影响人体中的代谢能力 , 而且还会对各脏器的功能造成损伤 。
假如身边出现高烧患者时 , 必须要及时进行退烧处理 。
比如通过内服或注射解热剂以进行降温处理 , 或者在自己家中通过物理降温来减轻发热 , 比如在额头上敷湿毛巾、在腋下夹上一些冰块 。
若病情还未缓解 , 或者病情加重 , 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 , 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
参考文献:
【1】Jessica Osterhout et al. (2022) A preoptic neuronal population controls fever and appetite during sicknes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793-z
【为何发热,往往成为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最新研究,揭晓了真相】【2】Yan X Xiu F An H et al. Fever range temperature pro[1
motes TLR4 expression and signaling in dendritic cells. Life Sci 2007 80(4): 307-31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