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磁场强度已下降9%,或危害地球环境变化,地球将变成火星?( 二 )


这可比在物理课上动手制作的电磁反应装置要强大得多 , 地球磁场的意义在于 , 它能够偏转大部分太阳风 。 否则地球将会遭受太阳风里的带电粒子的直接冲击 , 它会剥离地球的臭氧层 。

另外 , 这种剥离机制会将气体捕获在磁场气泡中 , 然后这些气泡会被太阳风撕掉 。 科学家如今已经证明 , 火星大气稀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磁场太弱 , 磁场无法保护大气环境 。
而且基于这种电磁感应 , 如今人类发明的许多电子设备、航天器、空间探测仪都需要依赖稳定的地球磁场 , 不仅是ESANASA同样也对南大西洋异常产生了兴趣 。

但NASA认为南大西洋异常或许是该地区偶极子场的主导地位减弱的结果 。 具有反向极性的局部场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域强烈增长 , 由此使得场强非常弱 , 甚至低于周围区域的场强弱度 。
相关的研究在欧洲和美国都仍在进行中 , 目前可能还无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 但比起可能的磁场反转 , 这种磁场强度变弱才是人类更要担心的事情 。

尽管如此 , 也有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看法 , 磁场减弱确实会产生不少问题 , 但并不一定是世界末日 , 至少在短期内不会 。 因为一个多世纪以来 , 地球磁场就一直在减弱 , 法国的研究团队通过岩石分析表明过去3000多年的磁场强弱变化就有过反复更迭 。

根据现有的研究来看 , 地球磁场即使是减弱了也不会消失 , 至少还会存在数十亿年 。 前面我们提到地球磁场出现的原因 , 内核运动产生磁场 , 但搅动的外核是由内核生长和固化时释放的热对流驱动 。
利物浦大学在2015年研究表明 , 磁场强度在大约15亿年前就出现了飞跃 , 目前的核心运作可能仍是15亿年前的状态 。 而锆石中出现的磁场也说明 , 地核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产生磁性 。

目前学术界主流的一个理论在于地球撞击诞生论 , 地核活动很大程度上来自行星撞击 。 因此这种活动总有一天会减弱 , 这就好比用力摇晃瓶子里的油和水 , 地核对流未来肯定会停止 。 但在行星尺度上 , 这种对流至少要数十亿年才会完全停止 。
或许某天地球会变得像火星一样 , 但这不是人类需要担心的事情 , 因为未来会威胁到地球存在的因素太多了 , 数十亿年的跨度对于人类来讲太过漫长 。
变化翻转的未来
不过目前我们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 短期的一些变化还是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 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很有可能会出现磁极反转 , 上一次还是在78万年前 。
好消息在于 , 过去地球在磁场反转中并没有丢失过磁场 , 即便是磁场反转 , 较弱的磁场仍可以保护地球 。 只不过那时指南针就没啥用了 , 即便是在磁场强度最高的地区 , 指南针也不会起作用 。

夜晚的风景或许会变得绚丽多彩 , 由于磁场减弱 , 极光可以在纬度更低的地区看见 , 赤道附近的天空将会变得很明亮 。 对人类来讲 , 生活的干扰可能就太多了 。
手机通讯、卫星定位会受到严重干扰 , 这需要科学家们研究一种更强更稳定的通讯网络来保证通讯稳定 。 而弱磁场将会削弱臭氧层 , 这会增加人类紫外线暴露的风险 ,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人罹患皮肤癌 。

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过去的磁场变化会影响地球上的生命 , 诚然 , 磁场从某方面塑造了地球表面 , 为生命带来保障 。 但磁场对于行星拥有大气层来讲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 例如金星就没有磁场 。 同样地 , 如果月球上有磁场 , 仅需要1个世纪就能清除太阳风的影响 。

未来我们不必太过于担心地球会变得像火星一般 , 但当下地球运动带来的改变正是在提醒我们地球所经历的一切 , 未来或许如履薄冰 , 但生命仍将继续留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