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马斯克?卢旺达计划发射327230颗星链卫星,专家发出了警告!


挑战马斯克?卢旺达计划发射327230颗星链卫星,专家发出了警告!


文章图片


挑战马斯克?卢旺达计划发射327230颗星链卫星,专家发出了警告!


文章图片

【挑战马斯克?卢旺达计划发射327230颗星链卫星,专家发出了警告!】
挑战马斯克?卢旺达计划发射327230颗星链卫星,专家发出了警告!


文章图片


2015年初 , 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向太空发射1.2万颗通信卫星 , 在地球近地轨道上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卫星网 , 以便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速率的互联网通信服务 。 这个设想本身就很天马行空 , 从商业角度来讲颇具颠覆性 , 再加上马斯克给它起了“星链”(Starlink)这么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名字 , 所以星链计划一经推出便引起全球轰动 。 马斯克一分钱没花就为自己的产品做了一次成功的广告 , 不得不说是个商业天才 , 而类似的事情马斯克不止干过一次 。

客观来说 , 星链计划虽然听起来很科幻、很高大上 , 但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 操作起来也并非难事 。 我们可以把星链卫星视为路由器和Wi-Fi信号放大器 。 一个路由器的信号覆盖范围有限 , 但多设置几个信号放大器 , 就可以扩大信号的传播范围 , 卫星路由器也是如此 。 所有的星链卫星运行在特定的近地轨道上 , 22颗连成一串 , 围绕地球实时运转 ,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地球近地轨道互联网星座 。没过多久 , 马斯克又宣布将星链卫星的数量增加到4.2万颗 。 此后 , 星链计划在马斯克的带领下稳步推进 , 截至目前 , 马斯克已经向太空发射了两千多颗星链卫星 。

2021年9月 , 名不见经传的非洲小国卢旺达突然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申请 , 希望获得327230颗近地轨道卫星的许可 。 卢旺达信誓旦旦地声称 , 该国计划打造一个庞大的太空互联网星座 , 项目代号为“Cinnamon” 。
327230颗卫星 , 差不多是马斯克星链计划的八倍 , 这个GDP只有110亿美元的中非国家能够支撑起这么雄伟的项目吗?更何况 , 卢旺达迄今为止 , 也只在2019年借助他国火箭发射了本国唯一的一颗卫星 。卢旺达想要挑战马斯克 , 看上去很不靠谱 , 但其幕后操盘手却不简单 。 卢旺达“Cinnamon”项目的总负责人是格雷格·惠勒 。 惠勒于2012年创立了全球卫星电信网络公司OneWeb , 并吸引到了软银集团孙正义13.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 2020年3月 , OneWeb申请破产 , 创始人惠勒退出 。

格雷格·惠勒格雷格·惠勒与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私交甚好 , 从OneWeb退出之后 , 惠勒接受了卢旺达总统的邀请 , 全权负责“Cinnamon”项目 。除了非洲小国卢旺达 , 还有很多国家和公司向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发出挑战 。 加拿大开普勒新公司计划发射11.5万颗卫星以组建超大型太空网络系统 , 贝索斯的亚马逊计划发射3236颗近地轨道卫星 , 德国的Rivada空间网络公司计划发射600颗近地轨道卫星 , 美国波音公司拟发射147颗近地轨道卫星……
如果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都得以顺利实施 , 那么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将增加约50万颗各式各样的卫星 , 到那时地球近地轨道将变得异常拥挤 。 更严重的是 , 这些卫星还可能会引发凯斯勒效应 , 最终给地球近地轨道带来灾难性后果 。

1978年 , 美国科学家唐纳德K凯斯勒提出了著名的凯斯勒效应 。 该理论认为 , 当地球近地轨道产生的空间碎片达到或超过容量极限时 , 因碎片碰撞而失效的航天器数量就会显著增加 。 它们之间相互碰撞 , 产生更多的空间碎片 , 从而引发一种被称为“碰撞级密度”的连锁反应 。
这种连锁反应一旦发生 , 地球近地轨道的空间碎片数量将会呈指数级增加 , 接下来可能只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 , 整个地球近地轨道的在轨运行卫星很将会被毁灭殆尽 。 到时候无论是空间网络、卫星导航 , 还是卫星通信、天气预报等 , 都将受到巨大影响甚至无法使用 。 科技带来的便利 , 以及已经建立起来的文明 , 都将会出现倒退 。

不过 , 我们目前也不必过于悲观 , 因为这计划中的50万颗卫星还只是空中楼阁 , 到最后真正能够发射升空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
卢旺达急匆匆地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请327230颗卫星的频谱和轨道资源之前 , 可能连ITU的规则都没看懂 。 ITU规定 , 任何申请卫星频谱和轨道资源的国家和实体 , 都必须在申请获批后的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工作 , 否则已获批的申请将被作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