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核聚变将实现能源自由


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核聚变将实现能源自由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核聚变将实现能源自由


最近一年石油、天然气价格大涨 , 导致全球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 传统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 可控核聚变则是实现能源自由的关键 , 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 , 验证核聚变技术 。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实际上是一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 也叫东方超环) , 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 , 4层楼高、直径8米、重400吨 , 这里也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研究核聚变技术的地方 。
【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核聚变将实现能源自由】
据人民日报报道 , EAST实验物理协调人丁锐的身影解释了人类为何要“造太阳”的原因 。
“因为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 , 终有一天会被耗尽 。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 受限于天气或地理环境 , 也难以完全满足需要 。 ”
丁锐告诉记者 , 通过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原理 , 实现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应 , 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

目前合肥的“人造太阳”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 , 开始了新一轮试验 , 目标是让“人造太阳”向着更“热”更“持久”发起冲击 。
在此之前 , 这个“人造小太阳”刷新了多个记录 , 2017年 , 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 , 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 。

2018年底 , 东方超环又首次实现了1亿度等离子体放电 , 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 , 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 。
2020年4月份 , 东方超环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了近10秒 , 创造了新的纪录 , 而稳定可控的上亿度的高温是核聚变成功的关键之一 。
2021年12月30日晚 , 东方超环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 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