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死去后,人不会感到害怕,为何对人的尸体会感到惊恐万分?


动物死去后,人不会感到害怕,为何对人的尸体会感到惊恐万分?


文章图片


动物死去后,人不会感到害怕,为何对人的尸体会感到惊恐万分?


文章图片


动物死去后,人不会感到害怕,为何对人的尸体会感到惊恐万分?


文章图片



“兔兔那么可爱 , 怎么可以吃兔兔?”

就连笔者都特别感叹《撒娇女人最好命》编剧的“神来之笔” , 而这句台词出现后便风靡了网络 , 多为调侃 , 大多数人对吃兔并不反对 , 不过若是“吃狗” , 肯定得遭受一轮爱国人士的炮轰 。
造成这样的不同 , 是因为狗留给人类的影响是“忠诚” 。 动物死掉后 , 人通常不会害怕 , 但人会对人的尸体 , 甚至是坟墓都会感到惊恐万分 , 若有人离世 , 停尸三天 , 家长们肯定会管住孩子;若是路过山上坟墓 , 还会拜拜 , 以示无意冒犯 。
人类是敬畏死亡的 , 即使先人离世 , 但尤为看重祭祀 , 认为祖先在天之灵 , 可庇佑子孙后辈 , 这虽然是种迷信说法 , 但因为血缘关系的牵绊 , 后人则会记得自己的祖先 , 视为生命的延续 , 也就是祖先崇拜 。

不过除了祖先崇拜 , 其实也有动物崇拜 , 根据考古发现 , 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族都几乎有过动物崇拜 。 而动物是早期人类生活的来源 , 但由于原始人没有将自己跟动物区分开来 , 所以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思想、情感、灵魂 , 从而在诛杀动物后害怕动物报复 , 于是进行膜拜 。
新石器时代起 , 人类开始驯化并且饲养动物 , 渐渐地 , 人类便懂得了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不同 , 并且有意区别于动物的行为 。

汉明帝时期 , 佛道传入 , 不仅传递了戒杀生的思想 , 还传播了六道轮回 。 轮回即人类的生死轮回 , 认为人死后 , 会进入来生 , 但在进入来生前 , 会依照其这一生的善恶 , 而选择六个去处中的一个 。 六道即天人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三恶道为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 三善道则是天人道、人道、阿修罗道 。
但即使是佛教教徒 , 也只会对动物的尸体产生怜悯 , 而非恐惧 , 这也是因为人与动物是不同的 , 当然 , 从食物链来说 , 人类是站在金字塔尖 , 人类凭靠武器 , 或者群起而攻 , 大概率是能制服世界上的所有动物 , 人类自然失去了对动物的畏惧之心 。

而人不同 , 人类有自己的社会法则 , 在文明社会 , 并不适用动物世界的那套“物竞天择 , 优胜劣汰” 。 人类懂得自己建造房屋 , 种植庄稼 , 在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下出现了家庭文化、宗族文化;人类社会孕育了文明 , 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 讲究互帮互助 , 以礼相待 。
死亡也是历来都会探讨的话题 , 在宗教的影响下 , 人们并不认为“死”是一种结束 , 比如在我国 ,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 另外 , 古人对人的死去也有一套看法 ,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了一句“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南宋时期的民族影响文天祥则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

“死者为大 , 入土为安” , 所体现的也是人类对死亡的敬畏、对天理的尊崇 , 人们会对人的尸体产生惊恐心理 , 就是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下所做出的本能反应 , 恐惧的并非这个人 , 而是人类本能地对“死”这件事情感到忌讳 。
在我国古时 , 若是有人离世 , 便不会直接说这人死了 , 而是隐晦地表示出来 , 比如亡、故、卒、逝、殁等 , 可动物死了 , 你会觉得忌讳吗?即使是在动物世界 , 同类相残、相食 , 也不是占多数 ,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类似于 , 猫会对老鼠的死去感到惊恐吗?

【动物死去后,人不会感到害怕,为何对人的尸体会感到惊恐万分?】不过人会对动物的死感到怜惜 , 甚至会对植物产生同情 , 这也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敬畏 , “生”与“死”是生物无可避免的 , 因此有着特别的意义 , 所以不管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 , 也都会谈及生、死 , 给出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