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旅游电商退店潮

乌江|旅游电商退店潮


尽管传统的旅游旺季即将来临 , 但在各大旅游电商平台上 , 却掀起了旅行社退店潮 。

6月6日 , 在马蜂窝“川渝藏商家微信群”里 , 有人抱怨自己退店两个多月了 , 但当初开店交的押金 , 却至今也没有退下来 。
而马蜂窝此前承诺30天内完成退款 。
随后 , 10多位有类似经历的旅行社负责人 , 在群里表达不满 。
刚接管此群的马蜂窝商务负责人 , 在应对此事时明显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 她让商家去找在线客服 , 但很快被商家的质疑声淹没 。
作为老牌电商平台 , 京东在处理旅行社类似事情时 , 手法要高超得多 。
他们的商务先是把准备退店的商家挨个踢出群 , 然后再分别告诉他们退店流程 。 尽管京东承诺的押金退还时间长达6个月 , 却从未出现被商家群起而攻之的情况 。
事实上在京东退店 , 商家收到押金的时间 , 往往长达12个月 。
很多商家因为办理了退店 , 系统便自动进入退款倒计时 。 但在等了6个多月发现钱没到账 , 找完京东客服才知道 , 退店是退店 , 退款是退款 。
在办理完退店手续后 , 你还需要在京东商家后台点击申请退押金选项 , 此时退款倒地时才被激活 。
很多商家耐着性子在京东客服云淡风轻地指导下 , 点击这个按钮时 , 已是退店6个多月后 , 他们想拿到退款还得再等6个月 。
而在携程 , 480多家国内跟团零售商家 , 有300多家在准备退店 。 除了国内跟团零售 , 还有活动、游学等版块也有不少商家在办理退店 。
离场
2020年6月 , 京东对外发布公告称 , 将把自己所持的21.1%的途牛股份 , 转让给凯撒 。
此后不久京东便派出招商经理 , 邀请旅行社入驻其旅游版块 。
招商经理的说法是 , 此前京东把旅游的流量都给了途牛 , 在卖掉途牛股份后 , 京东要自己下场干旅游了 。
在疫情肆虐初期 , 尽管各大旅行社损失惨重 , 但多少手里还有点积蓄 , 而且都在寻找新的流量源 , 因此京东很快完成了招商 。
【乌江|旅游电商退店潮】但在入驻近两年后 , 很多商家发现 , 自己铺在京东上的旅游线路 , 无论流量还是销量 , 自始至终为零 。
而从今年开始 , 京东准备向旅行社收取上万元的服务费 。
两相对比 , 很多商家选择了退店 。
在京东“天南海北商家群”里 , 超过21%的商家 , 在年初就办理了退店手续 。
依赖长线跟团的途牛 , 情况或许更加严重 。 有不少商家表示 , 去年在途牛未收到一个客人 , 因此选择退店 。
伴随退店而来的是裁员 。
4月22日 , 有南京自媒体爆料 , 说途牛裁员50% , 虽然我们无法证明该数据的准确程度 , 但管中窥豹 , 我们联系了12位之前认识的途牛商务 , 他们均表示已离职 。
途牛的招商体系 , 也出现坍塌迹象 。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 , 我们多次以商家名义 , 给途牛负责招商的相关联系人打电话、发邮件 , 均未成功联系 。
自2021年以来 , 马蜂窝上许多区域排名靠前的线路 , 常年月销量只有几单 。 或许是因为数据太难看了 , 今年初马蜂窝不再对外显示旅游线路的月销量 , 而是改为显示总销量 。
携程的数据稍微好看一点 , 但很多2021年月销量上千单的线路 , 现在也不过几十单而已 。
而与此同时 , 各大平台都增加了收费的项目和佣金比例 。
在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情况下 , 这就成了压倒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
毁约
2020年 , 还有点余粮可以维持;2021年 , 还有点力气可以挣扎;2022年 , 真的是要亲命了 。
艰难之下 , 乱象丛生 , 契约精神变得弥足珍贵 。
5月17日 , 携程发布通知 , 要求国内跟团零售商 , 从零售转为代理 。 转代理后佣金可能提高5% , 结算周期也将从一周延长到45天 。
想要继续以周结算 , 需再向携程支付1万元 。
尽管很多旅行社的合同尚未到期 , 但他们的线路依旧不断被携程逼停 。
有广东旅行社负责人告诉太务实报 , 他们有条线路因为“包含保险”被携程下线 。 “携程不希望商家说包含保险 , 担心这样会影响到它向客人搭售保险 , 这我们能理解 , 毕竟它的地盘只能听它的 。 ”
让该商家不能理解的是 , 即便他们去掉了“包含保险”字样 , 携程也不再允许该线路上线 , 除非他们和携程改签代理合同 。 “我都合规了 , 合同也没到期 , 为什么不能上线?”广东的这位商家讲到此时有些愤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