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食物链尖端的人类,没有发展出攻击性器官?拥有四大攻击手段( 二 )



使用工具
以上是外部的攻击手段 , 可以看出已经很强了 。 但咱们的终极武器还没出场 , 也就是“大脑” 。
攻击源于“智慧”其实如果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也有“投票决定”机会的话 , 相信当初选择进化大脑的那一派肯定会被骂得体无完肤 。 毕竟人类早期顶着个“大脑袋” , 不仅没用还妨碍逃命 , 看起来简直就是最鸡肋的进化选择没有之一 。

但还好大脑没有辜负我们 , 它用实力向咱们证明了 , 什么叫做“潜力股” 。 人类的大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 不仅将自己的容量加倍了 , 还添加了各种“功能” 。 在这种情况下 , 人类学会了使用智慧制造工具 , 利用各种外部的条件来武装自己 。

科学家认为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中基因组积累的功能性突变 。 通过近20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发现大量人类特异的基因组序列变异和调控元件 , 典型的如人类快速进化区域和人类特异的增强子 。

大脑神经独特的发育模式
除此之外 , 人类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 , 也能够展开良好的合作 。 正是因为大脑的协同活动 , 才使得人类的机体表现出了更加协调的情况 。 比如左半球的语言、意识可以和右半球的感知信息、图形等配合 , 使得人类完成一些高级的精神活动 , 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
以上两种攻击手段 , 相较于上文的肘击和四肢行为 , 更偏向于“内部” 。 不过如果没有大脑做出指示 , 并且协同作战的话 , 人类也无法顺利利用自己的优势 。

大脑各部分各司其职
当然 , 大家可能觉得 , 为什么这四大攻击手段如此强悍 , 我们却鲜少用到且没有察觉 。 这是因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 , 人类已经鲜少需要攻击其他生物了 , 我们已经发展出了文明 , 不再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 。
但是如果人们了解了攻击手段 , 并且去刻意练习之后 , 咱们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 。 虽然制造武器这一点看起来有些“不讲武德” , 但是这也是在利用优势 , 算不上是作弊 。

使用武器是借助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 , 人类的攻击行为其实与不少生理因素都息息相关 , 它们在人类发起攻击的时候 , 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
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首先 , 激素就能引起攻击行为 。 这一点许多饲养家畜的人都深有感触 , 所以在没有繁殖需求的情况下 , 为了避免饲养的动物频繁打架 , 人们总会给它们做阉割手术 , 抑制激素对其行为的影响 。

激素调节
而且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 体内的激素还能使我们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 在如今的和平时代 , 我们鲜少有机会爆发出这样的潜力 ,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攻击行为、社会性和压力适应的生理机制 , 唾液中的氢化可的松浓度能反映个体在这方面的差异 。 氢化可的松浓度低的男孩的攻击行为是正常者的三倍 。

激素使人攻击力增强
其次攻击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 这一点咱们在前文中解释大脑作为攻击手段的时候就指出了 。 人的攻击行为其实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 , 当我们对动物进行研究之后就能发现 , 下丘脑是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 。

下丘脑结构
在研究中 , 科学家发现眼眶皮质和前额叶皮质的腹外侧能够抑制攻击行为 , 反之如果这两处出现外伤或者神经变性 , 那么人就会变得“异常暴力” 。
PET研究显示相对于正常人 , 杀人犯前额皮质的葡萄糖利用率较低 。 PET研究还显示了在眶额皮质低葡萄糖利用率与有攻击史的人格障碍被试间存在联系 , 前额叶的神经变性或外伤损害有时导致异常的攻击行为  。

额叶皮质能抑制攻击行为
总的来说 ,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的攻击行为都受多重生理机制的控制 。 我们与动物最大的不同 , 在于除了使用机制抑制自己的“暴力行为”以外 , 还会使用外部的因素 , 比如道德之类的来使自己遵从社会秩序 。
因此 , 别再觉得人类是毫无战斗力的“战五渣”了 , 你的强悍其实超乎想象 , 如果人类真的这么弱 , 那也无法一路摸爬滚打地走上食物链的顶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