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文章图片


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文章图片


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文章图片


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文章图片


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



你以为是蜘蛛?
一只蜘蛛在岩壁上爬来爬去 , 反复横跳 , 不远处 , 伯劳鸟察觉到了这只得瑟的蜘蛛 。 它张开双翼 , 朝着这份肥美的午餐冲刺而去 , 但等待它的却是一张血盆大口 ,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但黄雀之后还有毒蛇 , 这又有谁能想到呢?

被“蜘蛛”诱惑的伯劳鸟
伯劳鸟惨遭毒手 , 吃虫不成反被蛇所杀 , 这一幕看上去是蜘蛛和毒蛇的合作 , 但实际上 , 却是由这条毒蛇全程自导自演的 。
蛛尾拟角蝰:我预判了你的预判蛛尾拟角蝰 , 原产于伊朗西部的沙漠 , 它们一般栖息于干旱的岩壁之上 , 全身的鳞甲如粗糙的岩石一样凹凸不平 , 配合土黄色的颜色和山地完美地融为一体 , 额头上凸出的鳞片宛如一对小角 , 给它平添一分王者之气 , 或许正是因为这套顶级的伪装 , 连人类也只有两次发现它们的记录 。

蛛尾拟角蝰的头和尾巴
第一次是在1968年 , 因为只发现一条 , 无法判定它是否是新物种 , 到2003年 , 人们又一次发现了另一条蜘蛛尾毒蛇 , 到2006年 , 蛛尾拟角蝰才被正式宣布为新物种 。
它们太过擅于伪装 , 唯一的破绽只有那条形状似蜘蛛的尾巴 , 但这是它故意留下的 , 这条尾巴呈分叉状 , 尾巴的最后一截如饱满的果实 , 颜色呈米白色 , 比它灰色的身躯看上去更加显眼 , 当它左右甩动自己的尾巴 , 这只“蜘蛛”就开始在地面上来回跑动 , 它的大嘴就隐藏在尾巴不远处 , 一场专门为鸟儿准备的戏剧正式开演了 。

蜘蛛状的尾巴 , 难分真假
伯劳鸟是它的主要观众 , 这种鸟儿是凶猛的食虫鸟类 , 它以蜥蜴、蜘蛛等各种昆虫为食 , 号称“雀中猛禽” , 然而它没想到的是 , 这次它面对的不是蜘蛛 , 而是一条毒蛇呢?
肉眼可见的危险往往易于躲避 , 但那些伪装成糖果的陷阱才是叫人防不胜防 , 毒蛇不可怕 , 就怕毒蛇有文化 。 “布置陷阱”这种几乎只属于人类的高级智慧行为 , 却出现在了爬行动物身上 , 这么看来 , 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
蛛尾拟角蝰似乎早已经清楚了鸟儿的食性 , 它们巧妙的进化出了“蜘蛛陷阱” , 将自己装扮成鸟儿的食物 , 这种行为叫“拟态行为” 。

伯劳鸟捕食青蛙
有人模仿我的脸 , 有人模仿我的声音拟态行为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 , 特别是在昆虫中最为普遍 , 竹节虫通过模仿植物来隐藏自己;一些艳丽的蝴蝶会在翅膀上长出类似猛兽眼睛的花纹 , 吓退捕食者;而凤蝶幼虫会伪装成蛇的样子保护自己 。

凤蝶幼虫模仿蛇
生物拟态一般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模仿者、被模仿者、被欺骗者 。 大部分动物拟态的方式都和蛛尾拟角蝰类似 , 通过使自己的全身或者某个部位具备一些动物、环境的特征 , 达到诱捕猎物或者躲避追捕的目的 。

赫摩里奥普雷斯毛虫
这是形态上的拟态 , 而一些动物能够通过模仿某些动物或者环境的声音 , 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
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 这种声音很像小溪流水的声音 , 可以诱导小动物来喝水 , 附近的小动物听着声音寻找水源 , 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响尾蛇的陷阱 , 这种方法和蛛尾拟角蝰异曲同工 , 只是一个靠视觉陷阱 , 一个是听觉陷阱 , 这都是攻击拟态的一种 。

响尾蛇
但不同的是 , 响尾蛇的尾巴还有是防御拟态的能力 , 当遇到危险的时候 , 它们会不断地摇动自己的尾巴 , 来发出声音 , 致使敌人不敢近前 , 或被吓跑 。
比较普遍的拟态行为是从模仿形态开始的 , 而高级一点的则会模仿声音 , 更高级的拟态行为甚至会模仿别人的后代 。
杜鹃等寄生类鸟类 , 会把自己蛋模仿得更像寄生鸟类的蛋 , 它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 , 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 。 如此看来 , 蛛尾拟角蝰的表演也并非独一无二 , 实际上 , 人类猎人在诱捕猎物的时候 , 基本上都是采用蛛尾拟角蝰的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