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述众所周知 ,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 , 物产资源并不丰富 , 经常要从境外购买大量的水果、石油等物资 ,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 日本也占据着大量的水资源 。
20多年来 , 日本人不断努力 , 在地下1000米的深处 , 储存了5万吨超纯水 , 这番动静被很多国家捕捉到了 。
照理说 , 作为一个水资源大国 , 日本人根本不缺水 , 他们也没必要费尽心机在地下储水 , 因此 , 很多人都把日本的“超纯水”计划 , 看作是一场别有居心的“阴谋” 。
超纯水顾名思义 , “超纯水”指的就是绝对意义上的纯水 , 这种水也叫UP水 , 里面除了水分子外 , 几乎没有任何杂质 , 不但没有细菌、病毒等有机物 , 也没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
这种水并不是供人引用的 , 因为人喝下去之后 , 很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渗透压变化 , 导致体内的细胞膨胀破裂 , 甚至给人体造成巨大的负担 。
那么问题来了 , 既然这种水无法饮用 , 又没有任何可供使用的微量元素 , 那么这种水有什么用呢?答案是:探测中微子 。
人类所在的物质世界 , 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基本粒子 , 中微子也是其中之一 , 它的性质非常奇特 , 数量极多 , 但是基本不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 属于中性物质 , 而且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 成为了很多科学试验者的梦魇 。
最初提出中微子设想的人 , 是匈牙利的物理学家泡利 。 当时的科学家们热衷于β衰变的研究 , 可是每次研究过程中都有一些能量会平白无故的消散掉 , 这个时候 , 他们对能量守恒定律产生了质疑 。
泡利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 他认为在这个衰变过程中 , 有一种不带电的、质量极小的物质产生了 , 这种物质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 而且无形无色 , 所以无法被探测出来 , 就这样 , 泡利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名字——中微子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科学家们也从中微子中看到了更有发掘潜力的一面——宇宙辐射的共鸣能力 。
众所周知 ,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 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太阳的影响 , 而根据近百年的现代科技推演 , 发现中微子的振动频率是探测太阳活动最有用的参考数据 , 而且 , 中微子是最容易获得的元素 , 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损害也不大 。
日本人对中微子领域展开了探讨 , 并且一直站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前沿 , 每当他们在中微子领域获得进展的时候 , 都会引来其他国家的注目 , 日本人还凭借着这项实验获得了两项诺贝尔奖 , 在中微子观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为了在中微子观察领域获得更大的进展 , 观察太阳活动和宇宙辐射的规律 , 日本人决定在1000米的地下深处 , 储存“超纯水” 。
- 超纯水和中微子的关系
但中微子作为一种“微小”的存在 , 看不见也摸不着 , 因此 , 要想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 , 就要将中微子聚集起来 。
这个时候 , 超纯水就能派上巨大的用场 , 它没有正离子也没有负离子 , 不含有任何杂质 , 是最纯净的水 , 而中微子在水中穿行的时候 , 将会有极小的概率和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发生反应 , 用超纯水探测中微子自然就成了最简便的方法 。
此外 , 超纯水的含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 因为超纯水含量越多 , 意味着于中微子的相互作用越多 , 数据也会更加精确 。
推荐阅读
- 日本新推出“变态”主题餐厅,未满18岁禁止入内,网友:这谁顶得住
- 日本一43岁家庭主妇打败千人获封“美魔女”!11年后成了这个样子
- 抵达柯伊伯带,探测器拍下真实画面!这就是太阳系边缘?
- 美GPS威胁火箭发射?发射场附近的异常信号,究竟有何目的?
- 犬类与人为友的遗传线索发现
- 日本“大男孩”深海涡轮机或产生无限可再生能源
- 全球磁场强度已下降9%,或危害地球环境变化,地球将变成火星?
- 解读真空的本质,物质是如何在真空中“无中生有”的?
- 又冷又热,亦正亦邪?盖娅探测器发现诡异的“共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