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人类,请善待自然( 四 )


人类根据海洋中营养液引起的鱼群热点 , 对大型鱼类进行不加节制的捕捉 。
但涸泽而渔的世界渔业 , 在短暂的崛起后 , 又迅速的没落下去 。

海洋中失去了大量的大型鱼类 , 使得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循环开始逐渐失衡 。
而原本捕食动物可以将海洋中的营养液锁在海洋透光层中 , 给浮游生物供给养分 。
但如今营养液沉入了海底 , 鱼群集中的热点也开始消失 。
海洋开始走向死亡 。
上世纪末 , 《蓝色星球》剧组偶然间发现了白色的珊瑚群 。
一开始觉得这景象十分罕见和美丽 。
但后来发现 , 这是一座座“白色的骷髅”——珊瑚群失去生命而变成白色 。


最终原本颜色丰富 , 生命旺盛的珊瑚礁会渐渐被水草覆盖 。
慢慢的 , 那一片海域将会成为“海洋废墟” 。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 , 珊瑚出现白化现象的海域 , 海洋温度在升高 。
这就涉及到世界环境变化的另一个现象——全球暖化 。
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 。
而我们人类为这个现象 ,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通过一次性燃烧等价于数百万年生物体的煤炭和石油 , 人类在两百年内就向大气层释放了足以引起一场生态浩劫的二氧化碳 。
90年代以前全球气温大致上趋于稳定 , 那是因为海洋吸收了大气中多余的能量 , 从而掩盖了人类不断排放废气的因素 。
在大卫·爱登堡看来 , 这就是地球开始失衡的第一个迹象 。
海洋已经无法吸收更多人类生活所产生的热量 。
90年代之后至今 , 全球气温变化相比之前的千年万年都要剧烈 。
因为全球温度的升高 , 地球上最寒冷的两端——南北极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出现变化 。


大片的冰川开始融化 。
常年冰封的岛屿乘船就能抵达 。


地球上的冰盖面积越来越小 , 极地冰原生态环境濒临崩溃 。
我们过度捕捞 , 将百分之三十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
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 , 使得雨林环境逐渐消失;
我们在河流和湖泊上建立水坝 , 超采和污染水源 , 导致百分之八十的淡水动物消失;
我们饲养家畜代替野生动物 , 我们将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变成耕地 。
这就是现在的地球 , 一个人类为人类经营的地方 。

留给其它物种的资源少之又少 , 当初那个“野性”的世界 , 已经被我们摧毁 。
影片将1937年至今 , 全世界人口、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现存的荒野面积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对比 。


世界人口从二十三亿急剧增长到了七十八亿;
空气中二氧化碳从280ppm达到了如今的415ppm;
而仅存的荒野面积由原来的百分之六十六减少到了现在的百分之三十五 。
按照以上变化速度发展下去 , 这个由人类主宰的地球 , 最终会被人类摧毁 。
如果我们依然不采取行动 , 在科学家们的推演下 , 世界将发生以下变化:

2030年代 , 亚马逊雨林经过大规模的砍伐后 , 再也无法释放出足够的湿气 , 因此退化成为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 。
大量物种灭绝 , 全球水文循环发生变化 。
与此同时 , 夏季的北极将没有冰 , 失去了冰盖 , 反射到太空中的太阳能也大幅减少 , 全球暖化现象加速 。

2040年代 , 北极各处的冻土融化 , 释出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气体甲烷 , 急剧加速全球气候变迁的速度 。

2050年代 , 海水温度越来越高 , 酸性越来越强 ,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死亡 , 鱼类数量大幅减少 。

2080年代 , 过度耕种使土壤变得贫瘠 , 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危机 。
传粉昆虫绝迹 , 天气越来越难以捉摸 。

2010年代 , 全球气温增加4摄氏度 , 地球上大部分地方已无法住人 , 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 即将上演!

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 , 本片在记录和叙说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现象之外 , 也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建议 。
大卫·爱登堡已经93岁高龄 , 本是颐养天年 , 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 。
将来的世界会是如何 , 其实已经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
但是这位一生都在探索和研究自然世界的老人 , 无法在明知道问题所在的时候保持沉默 。
因此才有了这部影片中 , 老人的“证词” 。
除了证词之外 , 大卫·爱登堡也在后面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