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统治了地球1亿7千万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二 )


东半部分由于降水减少 , 植被开始退化 , 高大的树木逐渐消失 , 出现了草原这一新的生活环境 。 部分猿类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改变而惨遭灭绝 , 少部分猿类开始适应在陆地上行走 。
虽然这些猿类早期还是以树栖为主 , 但长时间在陆地上行走使得猿类进化出了双足 , 成为了南方古猿 。

南方古猿

  • 影响恐龙进化的内部环境因素
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外 , 物种内部的活动环境也影响着物种的进化 。 恐龙在所处的时期一直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 其竞争对象无疑是同类生物居多 。
对于恐龙而言 , 高大、健硕的体型有利于捕食其他生物 , 更能进行自我保护 。 这也导致了生物的进化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极端 。
例如有着捕食关系的豹子和羚羊 , 奔跑速度快的羚羊能够逃脱豹子的追捕而得以存活 , 豹子则为了捕食速度快的羚羊而提升自己的速度 。 这样的种族间互相选择的进化导致了两方的进化逐渐变得极端 。

豹子追捕羚羊
恐龙之间的竞争仍是如此 。 体型大、咬合力强的恐龙能够捕获更多的食物而留存下来 , 而同种族的其它恐龙为了相同的目标也逐渐地强化着自己的体型 。
这使得恐龙的进化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大脑的发育因此被忽略 。, 可以说 , 大脑越是发育 , 对恐龙的生存越是不利 。
据研究表明 , 人类大脑一天消耗的能量占人体中代谢产生能量的20~25% , 这说明了智力越高的生物其大脑消耗的能量越高 。
而在恐龙所处的那个时间里 , 拥有过高的智力反而会增加身体不必要的消耗 , 毕竟恐龙的行为仅仅靠蛮力就得以解决 。

恐龙大脑
过度进化大脑反而会影响牙齿、肌肉等其他部位的进化 , 这对于恐龙来说得不偿失 。
  • 影响人类进化的内部环境因素
而人类的演变过程却恰恰相反 , 因没有像大型恐龙那样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力量 , 人类只能在适应环境的狭缝中不断进化 。
与恐龙凭借蛮力称霸地球不同 , 人类通过高等的智慧和文明才得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
早期的南方古猿因为有了下地行走的能力而进化出了双足 , 空缺出来的两个上肢进化出了双手 。
这使得人类能够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自主制造并使用一些工具 , 石器就是早期人类所用的工具 。

旧石器时代的涂鸦
在旧石器时代 , 部分能人因不擅长狩猎 , 通过食用腐肉和野生植物为生 , 这些能人为了更便捷地获取食物而学会了使用石器生存 。
而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 , 人类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开始运用石器进行捕鱼 。 而在气候逐渐变暖 , 适宜更多植物生存的新石器时代来临时 , 人类已经不再单纯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 , 而是能够驯化动物为食 , 农业和畜牧业也逐渐形成 , 并开始了定居生活 。
在石器时代 , 人类不只学会了运用石器 , 同时还学会了使用火 。 之前提到过早期的部分人类以植物为食 , 但植物的有些部位是不能被咀嚼的 , 例如植物成熟的根、茎和叶 。 所以当时人类主要食用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

原始人生活场景
学会使用火炙烤食物后 , 原本在根茎叶中不能被人吸收的淀粉能被人较为容易地吸收 , 部分种子中的毒素像亚麻籽和树薯在被高温加热后就能排去毒素 。
使用熟食更能让人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元素 , 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 同时由于食物被火烤后更加容易咀嚼和被消化 , 人类的牙齿和消化系统开始退化 , 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摄入 。
群居生活也是人类进化出高等智慧的一个重要因素 。 群居让人类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社会性 , 这种属性促使人类学会了交流沟通、竞争等社会行为 。

原始人的群居生活
突变决定物种进化的方向而正如上文所说 , 进化的本质是基因突变 , 决定物种不断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一直在进行着基因突变 。 每一个物种的诞生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 这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不仅是物种的诞生 , 高等智慧的形成也无疑依赖于基因突变 。 自科学家发现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诞生 , 一直到恐龙生存的中生代时期 , 虽然生命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 , 但是基因库的积累数量仍然不足以让当时的生物突变出拥有高等智慧的物种 。 或者说就算有一定的可能性 , 那这个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