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世界上最大的“老鼠”,其独特的外形,深受人类喜爱( 二 )



气味标记对于水豚来说 , 眼神的交流往往收效甚微 。 一方面 , 水豚缺乏面部表情 , 尾巴很短 , 而且它的皮毛没有可以改变形状的鬃毛或冠 。 虽然他们的耳朵可以直立和垂下 , 但由于耳廓较小 , 视觉差异并不明显 。 另一方面 , 河豚是夜间活动的动物 。 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发达 , 但视力相对较弱 。 因此 , 水豚的大部分通讯是通过声音和嗅觉来实现的 。
与声音相比 , 气味标记是一种持久的、个体差异的传播方式 。 水豚会利用它独特的气味来划定领地 , 吸引异性 , 并与其他伴侣交流信息 。 水豚的鼻子和肛门周围有臭腺 。 腺体分泌含有气味信息的半透明分泌物 。 通过摩擦鼻梁和臀部周围 , 水豚可以在附近的物体上标记出自己的毛发和油脂气味 。 除了气味腺 , 尿液也是水豚传播气味的重要途径 。 雄性和雌性毛细血管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标记气味 。 随着发情期的到来 , 四处撒尿的行为也会增加 。 目前 , 由于人类知识的缺乏 , 很难找到一位能为水豚做绝育手术的兽医 。 因此 , 如果水豚作为宠物 , 意味着它们只能接受自己的气味标记行为 , 并与这种独特的气味共存 。
病虫宿主除了上述习性外 , 水豚的另一个隐藏属性也不容忽视——它们往往是多种寄生虫和病原体的宿主 。 由于水豚经常在水中进食和排泄 , 而且愿意四处摩擦身体和标记自己的气味 , 因此感染寄生虫和病原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研究发现 , 水豚不仅可能是跳蚤、疥疮、蛔虫等常见寄生虫的宿主 , 而且携带巴西斑点热的致命病原体 。 这些寄生虫和病原体通过与人的密切接触或蚊虫叮咬间接传播 , 极易引起人类疾病 , 其危险因素不容忽视 。 由于水豚的生理结构与其他啮齿动物有很大的差异 , 现阶段医学界对水豚的研究还不完善 , 人们很难对水豚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 。

总之 , 虽然“水豚宠物热”在动物爱好者中“方兴未艾” , 但水豚的一系列特殊生理需求却让人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 虽然到目前为止 , 水豚还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规定的濒危物种 , 但它们并非原产于我国 。 它们属于外来物种和野生动物 。 其繁殖必须符合我国的有关规定 。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 , 水豚将能够与大多数人类家庭相处融洽 。 到那时 , 水豚将不再是人类的肉和皮革的来源 , 而是人类的亲密宠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