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通麦天险|川藏线上的“通麦坟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修?

文章图片


曾经14公里的路需要走2小时 , 无数人葬身在这条路上 , 被称为“通麦坟场”、“死亡地带” , 令老司机都谈之色变!如今花费15亿让天险变通途 , 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 这是为啥?
2003年7月21日 , 来自北京的骑行者经过这里时 , 被飞石砸中头部 , 不治身亡 。 2012年6月16日 , 一辆中型客车通过通麦天险老虎嘴路段时掉入江中 , 十名乘客全部遇难 。 在过去这一条路被称为“死亡地带” , 车毁人亡的事故就发生了数千起 , 路边无数被废弃的车辆 , 可以说这里是真正的“坟场”!
.
在318川藏上 , 通麦天险这短短的14公里路程 , 至少需要花费2小时才能通行 , 这一段路成为了许多人前往西藏的拦路虎 , 成为了很多人自驾川藏线上的恶梦 。
过去的通麦天险到底有多少险?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如此凶险却为何如此有吸引力?

通麦坟场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通麦坟场”是指通往“隐秘莲花生长的地方”墨脱的川藏线318国道通麦大桥开始至排龙乡路段 , 长约14公里 , 又因为旁边有个通麦村 , 所以被称为“通麦坟地” , 也被人们统称为通脉天险!是川藏公路南线最险的一段路 , 位于波密县城和林芝县鲁朗镇之间 , 这里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活跃的地方 , 经常发生泥石流坍塌滑落 , 很多人曾葬身于此 , 也被称为“死亡路段” 。
.
不管是“死亡路段”还是“通麦坟地” , 这两个名字 , 听起来都令人不寒而栗 , 在这里意外死亡的人真的是太多了!

一边是奔腾的帕隆藏布江 , 一边是地质疏松的泥石混合山体 。 公路建在陡峭山体与河流之间 , 路面狭窄 , 错车空间极小 , 汽车行驶在上面 , 就像走在一块酥脆的桃酥饼边缘 , 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 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山体路基结构虽然年年维修 , 但还是不能抵挡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这段路的严重毁损 。

川藏难难于上西天 , 行走川藏南线 , 沿途的山体看起来都是很坚强的石头 , 但其实内部土质较为疏松 , 高山滚石难以预料 , 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 , 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 , 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 , 加之路窄 , 导致错车的空间极小 。 一边是悬崖 , 落石、塌方随时可能发生 , 另一边是帕隆藏布江 , 江水滔滔 , 万丈深渊 , 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江中 。
.
通脉天险最危险的路段是国道318线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 , 全长3.4公里 , 至少要走半小时左右 , 从波密县走向排龙乡和鲁朗镇 。 紧接着通脉天险的是排龙天险 , 以险峻奇绝闻名于世 , 与通脉合称死亡路段 , 千仞绝壁 , 飞瀑 , 直线路况的险战斗一应俱全 , 并随时面临泥石流和塌方的险境 。

在江边悬崖陡坡上的一个急拐弯 , 上行车辆需加速冲坡 , 下行车辆惯性大 , 沙石路面附着力小 , 加上彼此看不到对方辆车 , 突然相遇 , 车辆极易失控坠落江中 。 行驶这段路必须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 , 既要观察空中飞石、狭窄坑洼的路面 , 又要在不断地拐弯抹角里注意即将交汇的往来车辆 , 神经高度紧张 。
.
征服通麦天险对于勇气和驾驭能力都是一次非凡的考验 , 所以平安走完这段路的人都有逃过一劫的感觉 。
.
但越是这样 , 越是吸引着大批自驾游和探险者前来冒险 。 也许是一种征服欲望的驱使 , 虽然通麦天险每年都会有塌方泥石流的发生 , 但从这里通行的车辆依然络绎不绝 。

很多自驾爱好者们 , 挑战“通麦天险” , 是为了前往安妮宝贝笔下的“莲花秘境”墨脱!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冒险通过“通麦天险”前往墨脱?
.
应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 ,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 又出于川藏深处 , 所以充满着神秘感 。 第二 , 在通往墨脱的道路中 , 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境 , 这里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岗日嘎布山脉的南部 , 境内有原始森林覆盖 , 里面动植物物产资源丰富 , 能带给人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 另外 , 这里路途艰险异常 , 被众多背包客推崇 , 成为十分热门的徒步线路 。 所以 , 自2013墨脱公路通车后 , 墨脱随即便成了十分热门的自驾线路 。 很多自驾游的人喜欢去墨脱 , 更愿意到“通麦天险”闯一闯“鬼门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