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重磅!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张家湾将这样重现古镇风貌——( 二 )



京门重镇

“京门重镇”主要研究张家湾古城本身的历史文化脉络 , 从张家湾与京城之间的关系角度 , 结合史实进行深入研讨 。

荟萃寰宇

“荟萃寰宇”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解析张家湾的文脉 , 用文物、遗迹、文学作品来讲述历史遗留给张家湾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华 。

时代之“湾”

“时代之‘湾’”则重在论述新时代语境下的张家湾所具备的发展潜力 , 结合规划 , 以文化为底作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

说到“抵湾”一词 ,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九十八记载:“臣恐今日漕运势必后期 , 乞下户部今后运船抵湾 , 量粮数之多寡为水陆并进之计仍行 。 ”

陈喜波说 , 在他们查询到的相关史学文献中 , “抵湾”一词出现了50多次 , 其中《明史》3次 , 《国朝献征录》2次 , 《明实录》17次 , 《清实录》2次 , 《河防一览》1次 , 《漕运通志》1次 , 钦定《日下旧闻考》1次 , 《皇明经世文编》3次 , 《石匮书后集》1次 , 《四川通志》1次 , 《浙江通志》1次 , 《行水金鉴》5次 , 《皇朝文献通考》1次 , 《钦定续文献通考》1次 , 《春明梦余录》5次 , 《弇州续稿》5次 , 《集玉山房稿》1次 , 《周忠愍奏疏》2次 。

“明清时期 , ‘湾’是一个专有字 , 特指张家湾 。 漕运、货运等物资到达张家湾的信息 , 在官方文书中均用‘抵湾’相称 , 这也说明了明清时期张家湾所处的重要地位 。 ”陈喜波说 。

铁锚寺并非铁牛寺

民间有云:“通州城 , 好大的船 , 燃灯宝塔做桅杆 , 钟鼓楼的仓 , 玉带河的缆 , 铁锚落在张家湾……”此铁锚就是指铁锚寺 , 铁锚寺是体现通州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元素 。

很多文献记载 , 铁锚寺位于张家湾城北门外、河西岸的一块平地上 , 700年前很有名气 , 当时也称“五行寺” ,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 。 寺内供奉的不是佛道神仙 , 而是一头铁铸犍牛 , 俗称“铁牛寺” 。 因为唐代将铁牛看作镇水之神 , 还有《铁牛诗》为记 。


陈喜波曾在张家湾历史文化研究项目中找到了铁锚寺的真正来源 。

“铁锚寺并非铁牛寺 , 而是与明代在张家湾设置的铁锚厂有关 。 嘉靖《通州志略》记为‘铁猫厂’ , ‘猫’即是‘锚’的讹误 。 铁锚是漕船以及其他船只所使用的工具 , 铁锚厂一定是为船只打造铁锚服务的 。 ”陈喜波说 。

《漷阴志略》记载张家湾有古代铁锚:“古缆舟铁猫(锚) , 在张家湾北门外 , 有古铁猫(锚)七 , 皆粗于巨柱 , 重可数千斤 , 高丈余 。 中二者有大铁环 , 余仅存一孔 , 相传唐时故物 , 历久晶莹如新 , 土人云 , 有神司之 , 俱不敢犯 。 旁有佛宇 , 俗呼为铁猫(锚)寺 。 ”

《漷阴志略》成书于道光年间 , 书中所记铁锚应该是明代铁锚厂的遗物 , 当时铁锚厂荒废已久 。 由于铁锚厂附近有一座寺庙 , 于是这个寺庙就俗称铁锚寺了 , 至道光时 , 还残存有七个大铁锚堆放在寺旁 。

在近代关于通州和张家湾的测绘地形图上 , 也发现铁锚寺是一个聚落 , 位于张家湾古城北门外北向大道西侧 。

研究发现 , 1915年出版的北京陆军测量局实测的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图通州图幅 , 以及1925年法国人普意雅绘制的二万五千分之一北京周边地图通州图幅 , 都在张家湾城北门外标注了铁锚寺的位置 。

王世纬所著的《张家湾瓷录》一书中的古代张家湾简图 , 是当时张家湾村工业公司经理曹志义所绘 , 图中张家湾古城北门外大道西侧也标有北铁锚寺 , 其位置与近代张家湾地图中所标注铁锚寺位置一致 。

根据已收集整理的文献记载 , 该项目研究团队发现张家湾北门有林皋寺、观音寺、铁牛寺和孤舟寺 。

曹志义在古代张家湾简图中所绘北门外四座寺庙当中 , 只有铁锚寺在北门外大道路西 。

康熙《通州志》记载兴国寺 , “在张家湾北门外 , 旧名林皋寺” 。 光绪《通州志》则记载 , 张家湾北门外有孤舟寺 , “旧在州张家湾北门外西 , 久废”;铁牛寺 , “旧在州张家湾北门外北 , 久废”;观音寺 , “在张家湾北门外 , 今废 , 基址尚存” 。

从这些记载来看 , 只有孤舟寺在张家湾北门外以西 , 与近代地图和曹志义绘制古代张家湾简图中的铁锚寺所在位置完全对应 。 因此 , 可以确定明代张家湾铁锚厂应在孤舟寺之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