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测火星那么多次,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探测火星那么多次,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截至目前 , 美国共向火星成功发射并着陆五辆火星车 , 分别是旅居者号、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和毅力号 , 我国今年也成功实现在火星上软着陆火星车的壮举 , “祝融号”目前正在按既定计划 , 在火星乌托邦平原上漫游工作 。
是不敢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吗?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 , 肯定是“百闻不如一见” , 即使发出再多的探测器 , 发回再多的照片 , 也只能对火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 现在仍然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探测器(包括火星车) , 有的还携带了多种针对气体、固体的探测分析设备 , 虽然能够在科学家们的指令下 , 进行远程遥控 , 对火星的土壤、岩石和大气组分进行探测 , 但是 , 这终归还是“间接性”的 , 不但操作繁琐 , 成本巨大 , 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误差 , 同时在技术成分还存在有瓶颈问题 。
因此 , 如果能够从火星上取回一些样本来 , 那么我们对火星的认知 , 必将进入一些全面、系统的崭新阶段 , 对于科学来说吸引力也非常巨大 。
有些人解读 , 说是火星土壤中可能潜在地存在着一些未知的有机物质甚至病毒等微生物 , 一旦将它从火星环境中运回地球 , 那么这种对火星恶劣环境耐受性极强的物质 , 一下子面临地球这种“无比舒适”的环境 , 很有可能发生相应的突变 , 从而不受控制地迅速繁衍 , 最终将对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造成不可预估的灾难 。
实际上 ,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以往在月球采集样品返回之前 , 这种观点就已经流传了 。 月球和火星 , 相对于地球来说 , 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 , 那就是大气十分稀薄 , 引力较小 , 温差很大 , 太阳辐射的强度很高 , 等等 。 后来 , 随着人类对月球探测技术的进步 , 从月球上不也是照样采集回来大量的土壤样品吗?这些样品 , 在返回地球之后 , 随即被应用到各种科学研究中 , 为我们深入认知月球环境和演化历史、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等方面 , 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
所以 , 地外星体样品是否可以采集回来 , 绝非害怕其中含有有害的成分 , 比如未知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 , 只要做好密封处理 , 妥善地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 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制约着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原因 , 就是科学技术能力的高低 , 是否能将样品带回地球 。
从火星运回土壤样品的难点从目前来看 , 世界上的一些航空航天大国 , 在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实施着陆器软着陆方面 , 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 但是 , 对于从火星上采集样品以及返回方面 , 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 ,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火星取土”目标的实现 。
一是火星车的功能 。 携载着火星车的着陆器 , 在火星上成功着地上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 既需要事前规划好可行的、对实验目标有利的、火星车能够行进的合理区域 , 此后还要面临着释放火星车、火星车针对环境的自主响应、携带样本容器行进、地面钻探和样本挖取、样品封装等诸多任务的挑战 , 这就需要火星车具备超强的耐受性、稳定高效的动力输出以及灵活应变的自主反应能力 。
二是返回舱的问题 。 如果要想从火星上返回 , 因为相对于月球来说 , 火星的引力更强、大气阻力更高 , 而且距离地球要远得多 , 所以返回舱必须具备推力很大的火箭方能顺利起飞 。 而大推力的火箭 , 必须要通过之前的火星探测飞船所携带 , 同时还要携带大量的燃料供返回使用 , 从目前来看 , 我们还没有足够高的科技水平实现这个目标 。
推荐阅读
- 中国计划在2031年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
- 我国计划2031年从火星采样返回,比美国早两年,NASA坐不住了!
- 欧洲和日本的水星探测器正进行重力辅助加速,距离地球只有200公里
- 人类可以造出原子弹,为何造不出一粒米?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
- 韩国2030年发射月球探测器,5台100吨级发动机,本质是俄技术。
- 爱因斯坦的七大预言中,有三个还没有实现,其中一个让人类期待
- 时隔113年,灭绝的巨型乌龟重现人间!人类该高兴还是担忧?
- 数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如今为何只剩下人类自己?
- 人类体温在“神秘下降”,100年时间降0.3,低于37意味什么?
- “毅力号”闯入火星神秘地带,发现一件“非自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