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李峥嵘
夏至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 夏至这天 , 太阳到达黄经90度 ,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记载:“夏至五月中 。 《韵会》曰:夏 , 假也 。 至 , 极也 ,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 ”意思是说到了农历五月中旬 , 万物借助夏日的天时 , 不断壮大繁茂 , 生长到极致 。
《北京晚报》“四时佳气”之夏至节气的报道
午时日晷有奇观
6月21号 , 夏至 。
国子监彝伦堂前 , 孔子塑像东侧立着一个大日晷——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之一 。 艳阳高照 , 指针的影子缓缓移动 。
国子监里的日晷 李峥嵘 摄
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是“立竿见影” , 将一年中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 。 所以 , 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
夏至这一天 , 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 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也达到全年最长 。 夏至之时 , 日影最短 , 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 。 中国大陆设有五个北回归线标志点 , 分别是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 , 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 游人可以通过“窥阳孔”观察到夏至的正午 , 阳光直射地面 , “立竿不见影” 。
要想在日晷前感受日影的变化 , 除了国子监 , 北京还有多处日晷值得一看 。
王硕摄于夏至午时乾清宫前
故宫太和殿前 , 汉白玉石座之上耸立着一座600多年历史的日晷 。 在这里 , 日晷也是皇权的象征 , 与标准量器“嘉量”并列宫殿左右 , 象征天地一统、江山永固 。
清华园里的日晷 , 原为圆明园遗物 , 由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 。 在这座日晷的底座上 , 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名言:“行胜于言 。 ”
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的北京古观象台 , 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 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 这里不仅有日晷 , 还有另一种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表” 。 在这里 , 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古人的智慧 。
根据《穿越时空的记忆——日晷》《漫谈日晷》等文章的介绍 , 早在4000多年前 , 就有了“立杆测影”的工具:圭表 。 “表”就是测量见影的“竿” , 承接影子的板子 , 叫“圭” 。 圭表相配套 , 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影子 , 判断时间的重要工具 。
圭表不仅可以根据日影的长度测定方向 , 还可以计算年份、季节和节气 。 在学术界有观点认为 , 圭表就是日晷早期的形式 。
虽然日晷很早就在古人生活中使用 , 但典籍中关于日晷的记载出现的比较晚 , 直到《汉书·律历志》 , 才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议造汉历 , 乃定东西 , 立晷仪 , 下刻漏 。 ”目前 , 国内考古发现的公认早期日晷实物 , 是内蒙古托克托城出土的汉代日晷 。
提到日晷 , 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两面有字、有针且有刻度的圆盘 。 其实 , 日晷的类型多种多样 , 这种日晷只是其中一种 , 它叫赤道式盘形日晷 。
赤道式盘形日晷是中国人的首创 。 南宋文人曾敏行(1118-1175)在《独醒杂志》中就介绍了他的叔伯曾南仲发明赤道式盘形日晷的过程 。
这种日晷制作简单 , 日晷的盘面和赤道平行 , 指针垂直于晷面 , 指向南北两极 。 盘面的上下两面分别刻有刻度 , 从子到亥 , 12个时辰均匀分布 。 晷针的投影随太阳的运行而移动 , 晷盘上的刻度根据投影的位置表示时间 。
在北半球 , 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里 , 看晷盘朝上的一面 , 而从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 , 就要看晷盘背面的刻度 。 赤道式日晷是最容易观测、最容易读数也是最准确的日晷 。
夏至是历朝历代祭祀的重要日子 。 各朝天子常在夏至祭地祀祖 , 祈求土产富饶、五谷丰登 。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日至 , 祭地祇 。 皆用乐舞 。 ”嘉靖皇帝在北京修建方泽坛 , 即后来的地坛 , 用以祭地祇 。 此后 , 地坛成为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夏至祭典的地方 。
夏至测影处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古观象台等
推荐阅读
- 张家界|夜色唐山!
- 马蹄寺|张掖境内的小众景点,始建于东晋时期,是绝壁悬崖上的一方圣地
- 河西走廊|荷兰哪些值得探索的旅游景点,让你一下子就爱上这些风景如画的地方
- 张掖|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 张掖|别再“路过”张掖了,这里有太多值得一探究竟的美!
- 张掖|它底蕴不输敦煌!这座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古城,很多人路过都错过了
- 漂流|内乡县衙、宝天曼、峡谷漂流,来内乡游玩,这些地方可别错过!
- 武功山|【赣湘情 一家亲】武功山景区:注入赣湘文旅新活力
- 敦煌|青海湖到敦煌间有哪些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