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物种在灭绝之前 , 都得了同一种“病”不论是人类出现前还是人类出现后 , 物种灭绝都在发生 , 其灭绝的原因不尽相同 。 但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 大多数物种在灭绝之前 , 其实都得了同一种“病” 。物种灭绝:它们都得了同一种“病”
地球上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 , 每次都有70%以上的物种消失 。 如今 , 人类已身处第6次物种大灭绝之中 , 这在科学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
相关研究显示 , 气温的上升以及环境的破坏 , 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 , 地球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
不过 , 不同物种 , 从出现到灭绝的时间跨度差别很大 , 存在时间最长的有1.6亿年 , 短的只有百万年 , 比如人类所在的灵长类 。
在探索物种灭绝的现象时 , 科学家们发现 , 大多数物种在灭绝前 , 都得了“特化”这一种“病” 。
生物的特化 , 指的是物种为了适应某一特定的环境 , 进化出独特的特征 。 它们在特定环境中更有生存优势 , 但同时也变得难以适应其他环境 。
已灭绝的西非黑犀牛
比如吸鳅 , 它们大多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 , 能够吸附在河底的石头上 , 在急流中比其他鱼类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
同时 , 吸鳅的鳃也变小了 , 因为强水流有助于它们从水流中获取氧气 。
但是 , 当环境遭逢突变时 , 它们也很难生存下去 。 例如 , 如果在吸鳅生活的河流建造水电站 , 流速降低 , 它们就可能面临缺氧死亡的困境 。
吸鳅
不只是吸鳅 , 地球上的很多物种都存在特化的现象 。 在演化过程中 , 物种和环境、周围的其他物种 , 是彼此影响、相互适应的 , 特化能让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繁衍 , 但也有其弊端:不适应其他环境 。
特化导致的“症状”
特化导致的最常见症状是“抵抗力降低” , 物种会表现出狭温性、食性专一、共生与寄生、个体过大、生长发育缓慢和低生殖率等特点 。
平塔岛象龟
如果某个物种表现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 那么它的灭绝几率是更高的 。
“狭温性”的典型代表是北极熊 , 它们依赖北极的冰盖生活 , 演化出了白色的保护色和能够保温的皮毛 , 主要以海豹为食 。
可当地球环境变暖后 , 冰盖可能大量消失 , 食物也随之减少 , 炎热的天气也会降低它们的生存几率 。
北极熊
“食性专一”的代表 , 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 。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 , 但是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 , 它的食性从肉转为素 , 如今只吃高纤维低能量的竹子 。
不同物种 , 其特化的程度也不一样 , 越是高度特化的物种 , 就越容易灭绝 , 大熊猫正是如此 。
一旦生活区域的食物(竹子)大规模消失 , 那么熊猫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 。
曾经的汶川大地震导致竹子大量死亡 , 野生大熊猫食物短缺 , 繁衍生息受到严重影响 , 出现生病或死亡的情况 。
“个体过大”对生物的影响很好理解 。 大个头能够帮助它们进食更大的食物 , 降低被其他动物攻击的几率 。 如果环境稳定 , 那么它们的生存优势是很明显的 。
可是 , 如果环境恶化 , 食物减少 , 那么这些大个头的动物就很难生存下来 , 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能量 。 在食物匮乏时期 , 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
翼龙
“低生殖率和生长发育缓慢”的代表 , 则是旅鸽 。 旅鸽需要在群体内繁殖 , 一次只产一枚卵 , 之后群体对其进行精心照料 , 是动物界“少生优生”的模范 。
推荐阅读
- 地球上总共有多少人?说出来你难以想象
- 理由终于公开!为什么杨振宁一直反对中国花千亿,造100公里对撞机!
- 已经6月末了,为何温度还这么低?霍金预言或将成真?
- 尿液长期浇在土里,土壤为何会变得寸草不生?科学家的解释让人恍然大悟
- 人类到底来自哪里?“古猿起源”和“外星起源”,哪个更靠谱?
- 永远不会出错?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正在制造拓扑超导体量子计算机
- 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 是谁在背后操纵着宇宙的一切?或许爱因斯坦的猜测是正确的
- 800多颗恒星为何突然消失了?科学家:不排除高级外星文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