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2003年10月15日 , 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成功进入神秘的太空 , 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踏入太空的航天员 , 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向世界表明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巨大突破和进步 。 然而在杨利伟回到地球以后 , 是被人们从舱内抬出来的 。
杨利伟被抬出舱
当然 , 这并非是杨利伟在航天过程中受了伤 , 而是每一位航天员都会遭遇的事情 。
尽管被精心挑选的航天员们都有着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 , 并且都会由国家事无巨细地安排准备妥当 , 但是由于航天员在失重的太空空间呆的时间过久 , 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重量感 , 回到地面后经常有航天员面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产生头晕和呕吐症状的问题 , 为了保证安全 , 必须被人抬着带出舱门 。
除了这些 , 航天员还将会进行三个医疗阶段 , 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环境 , 并且逐渐恢复到飞行前的身体参数 , 以免发生后遗症 , 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
宇航员后续还有医疗阶段
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航天员被抬出舱门 , 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地球重力环境 , 同时因为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生活 , 他们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返回地区的宇航员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
- 肌肉萎缩
航天员处在失重状态的太空站中 , 身体上的肌肉和骨骼本来应该抵抗重力作用的一部分 , 但因为人体逐渐适应了失重环境 , 它们失去了作用 , 也就不再发生运动 , 相当于被打入了“冷宫” 。
太空肌肉萎缩
时间越长 , 这些部分就被闲置越久 , 导致肌肉萎缩越严重 。 并且飞船或者空间中因为成本等种种原因 , 往往可供活动的空间比较小 , 航天员在里面没有办法保持正常的活动量 , 这也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之一 。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17位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的前后对比情况 , 分析出航天员们平均下来如果在空间站生活时间在半年 , 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 , 并且下肢的肌肉萎缩程度通常都会超过上肢 。
回到地球以后 , 这些被搁置在一边萎缩了的肌肉又受到了重力 , 航天员基本上会感觉到身体无力、肌肉疼痛并且难以行走 , 幸好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而恢复 。
空间站健身区
同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 在一些空间站中还会有可以让航天员进行日常运动的跑步机 , 而需要出行做任务的飞船中由于对重量的要求 , 并不能配置跑步机器 , 因此航天员会通过打太极来活动肌肉 。
这些虽然能够减少肌肉发生萎缩的问题 , 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 , 还是需要等到航天员回到地球 , 进行专门的恢复肌肉训练 。
- 长高
太空骨骼变化
虽然看起来令个子较矮的人羡慕 , 但其实这种“增高”实际上也是对航天员身体的一种损伤 。
这并不是真的长高 , 而是骨骼的空隙增加 , 航天员返回以后 , 又承受了地球的正常重力 , 骨骼之间的压力增加 , 也就会回到之前的身高了 。
- 心血管
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心脏虽然可以通过舒展和压缩的方式来输送血液 , 但是有些地方离心脏较远 , 仅仅只靠心脏是无法传送过去的 , 通常是还需要凭借重力 , 将血液输送到例如腿部 , 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
推荐阅读
- 被蛇吞下什么感受?科学家穿碳纤维防护服作死实验,心率飙升180
- 解读神秘的“奇点”,人类已知的物理定律在那里彻底失效!
- 量子计算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有史以来第一个量子电路
- 三体云天明传:我用毁灭两个星系的代价挽救了两个文明
- 中微子“变形记”关乎万物起源
- “蓝色起源”将首批游客送入太空,太空旅游,到底是福还是祸?
- 世界上最懒的鱼,连鲨鱼都敢吸,沦为人类的捕鱼工具
- 没有洗衣机,无法手洗,航天员驻留太空6个月,衣物脏了咋办?
- 月球竟然是空心的!?宇航员:可能是外星科技的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