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整理版( 七 )


5.试比较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
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在于: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 单纯扩散的物质有O2、CO2、乙醇、脂肪酸等 。 其特点是:①顺浓度梯度;②不耗能;⑧无饱和现象;④无结构特异性 。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 易化扩散的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 。 其特点是:①顺浓度梯度;②不耗能;③膜蛋白质为中介物;④具有特异性;⑤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具有饱和现象 。
1简述视杆系统的机能特点及对光觉的感受机制 。 (10分)
答:机能特点:视杆系统由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构成 , 许多感光细胞与一个双极细胞相联 , 许多双极细胞又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 , 因此 , 视杆系统在信息传递中聚合程度高 , 对弱光敏感 , 有较好的光敏度 , 主要是暗视觉(暗适应)(3分) 。 它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 没有色觉且视敏度较低(2分) 。
1.试述声波传入内耳的过程以及听觉产生的原理 。
答:当声波从体外传进外耳道时 , 使外耳道尽头的鼓膜振动(1分) , 鼓膜的振动又传到锤骨柄 , 锤骨柄的振动通过砧骨长突推动镫骨(如果这里详细说明三块听小骨的名称或说出了听小骨链 , 给1分) , 镫骨通过敲击卵圆窗(1分)推动内耳中的液体 , 进而引起内耳耳蜗兴奋(1分) 。 这就是声波传人内耳的基本过程 。
听觉产生的原理目前用行波学说来解释 , 行波学说认为:镫骨在卵圆窗振动 , 引起一大段蜗管及蜗管液发生振动 , 从而产生了沿着蜗管逐渐推进的行波(1分) , 当声波传来时 , 低频声波引起的行波从耳蜗底行进到耳蜗顶部 , 行波的最大振幅位于耳蜗顶部(1分) 。 而高频声波引起的行波的最大振幅位于耳蜗底部(1分) 。 由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共振的基底膜部位不同 , 使受刺激的毛细胞也不同 , 从而引起不同的音调感觉(1分) 。
人对声音响度的感觉 , 一方面 , 决定于耳蜗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1分) , 另一方面决定于参与反应的神经元(神经纤维)的数量(1分) 。
3. 简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
答:反射过程:当血压上升时 , 动脉管壁扩张 ,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内压力感受器因牵张刺激而兴奋 , 发生传入冲动(AP)(1分) , 冲动分别沿窦神经(舌咽神经)(1分)、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1分)上传进入延髓的心血管中枢(2分) 。 这些冲动一方面使延髓的心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抑制 , 另一方面 , 使心迷走紧张加强(2分) , 总的效应是心率减慢 , 心缩力降低 , 心输出量减少 , 外周阻力降低 , 动脉血压下降(1分) 。 当血压下降时 ,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减少 , 心迷走紧张降低、对心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的抑制减弱 , 结果 , 心率上升 , 心缩力上升 , 心输出量增加 , 外周阻力增加 , 血压上升(1分) 。
生理意义: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 所以窦神经和动脉神经又叫缓冲神经 。 任何原因使动脉血压突然上升时 , 比如注射肾上腺素 , 输液 , 减压发射就会加强 , 从而缓冲动脉血压的升高 。 反之 , 动脉血压突然降低 , 比如人体由平卧到突然站立 , 由于重力的作用 , 血液大量滞留在下肢 , 导致下肢血压上升 , 头部血压下降 , 静脉回流量下降 , 从而引发心输出量减少 , 血压降低 , 减压反射减弱 , 血压升高 , 避免了脑缺血而晕倒 。 大量失血时 , 也是通过减压反射的减弱使血压上升 。 总之 , 减压反射对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分) 。
1.试述甲状腺素的生理效应 , 并简述甲状腺分泌功能的调节 。
答:甲状腺对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 而且广泛 , 主要表现在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的调节 。
①调节基础代谢 ,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 , 增加产热(2分) 。
②促进蛋白质合成(与生长素协同作用) , 在生理剂量下 ,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1分) , 这显然与机体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 同时促进葡萄糖和脂类的分解代谢(1分) 。 但在甲亢时 ,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 反而使蛋白质 , 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 。 病人因肌肉组织消耗 , 常疲乏无力 。
③调节生长发育 , 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主要是影响脑(2分)和长骨的生长和发育(1分) 。 特别是产生后头四个月内影响最大 。 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婴儿生长非常缓慢 , 而且智力迟钝 , 如果适当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 , 又可正常生长 。 所以 ,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正常生长 , 发育所不缺的 。

推荐阅读